<周易>被称为万经之首,可见它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力。
目前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周易>中的八卦是由伏羲氏传下来的,后由周文王演绎yanyi为八八六十四卦,并由孔子补写了十翼,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但是周文王不可能根据伏羲的一张八卦图就能演绎出那么详尽而具体的卦辞ci爻辞ci,把阴阳不同的三爻yao相叠加而形成六个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氏的学说一下子就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那么他是否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和提示呢?
其实有不少古书记载,在<周易>出现之前,在文字产生之前,夏、商shang二代就已经有了各自的<易经>,汉代以后的人们在整理古代典籍时,把夏代的<易经>称为<连山易>,把商代的<易经>称为<归藏易>,而我们所熟悉shuxi的<周易>只是流行于周代的易经。
周礼有云"太人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只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关于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都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已成定论,此二易也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千古之谜,若是有朝一日能够重见天日的话,必定会带来不可思议的震撼zhen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