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小欢喜》,有一段是和父母敞开心扉说说话,让家长和孩子能互相加深理解与认知。和父母打开心扉说话,呵呵!好一个理想主义,说真的,我自诩自己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对孩子很多事情可以做到设身处地的去想、去理解、去支持,但真的不表明,孩子所有的想法我都是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所以,为什么要孩子敞开了与父母说话呢?一种形式?以寄其在形式感上通过心理暗示,让平时很少说话的父母子女们一次沟通后便得到互相理解与支持吗?
还好,《小欢喜》没有落入让电视观众难堪的地步,三个家庭,该暴起的还是暴起了,该沉默的还是选择了沉默,而平时就会七七八八聊上天的家庭,他们之间的真情流露,才是日复一日没有实质隔阂的表现。这才是真实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化开三尺冰层又岂是一次背靠背的沟通能达到的?与其寄希望通过一次沟通让父母子女互相理解与支持,不如长久以来各自的体谅与了解。
日子长而缓,快而急,父母子女在一起的时间,以孩子为主是越来越少,但陪伴的时间里,为什么不去认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呢?一本书的探讨,一部电影的观后感,一个新闻事件的分析,你与孩子之间所谈事情可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从吃喝拉撒睡到人文情操理想现实,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从中,你可以让孩子看到你的想法,你对事物的认知,你对他的设想,对未来的期望,也可以看到孩子对社会、对事件、对人生、对未来、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明明可以经常做到的事情,偏要花时间坐在那里,尴尬的开始说心里话呢?
因为父母,一切都是父母的原因,你从不肯多花时间在和孩子聊天上,小的时候,你嫌弃他听不懂你的话,叽叽歪歪的说半天,全是孩子的傻话,有这样的时间,不如让他看会自己的书、要不看手机、看电视,就是不要拉着你说那些听不懂的小孩话,浪费你的时间,你宁可刷剧、打牌,就是不想听孩子在讲什么。
孩子长大了,你口口不停的就是你要好好学习,这样你才能怎么怎么,放学是作业写了没?睡觉前是作业写完没?考好了,是继续努力,考坏了,是想怎么办?每天围绕孩子最多的话题,就是学习、学习、学习!
日日复日日,年年复年年,孩子大了,有思想了,有见地了,此刻,你想和孩子聊天了,聊什么?怎么聊?用什么方式聊?他喜欢的,你知道吗?他知道的,你懂吗?你想聊,孩子此时还嫌你跟不上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了,你拿什么和他聊?
现在,孩子将脱离你的掌控,飞向更辽阔的天空了,你却希望孩子与你敞开心怀,说心里话,怎么说?你和他永远是最低层的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注定是一个永远说教式的父母,与一个永远只会默默听或不听孩子的位子,他肯把他的心里话说于你两三分,你就应该感谢自己有一个好孩子了,全部说?拉倒吧,你和自己还不能全说实话呢?但庆幸,那些从孩子呀呀说语就开始和孩子聊天的,不需要特意去沟通,他懂得孩子总在七八分,孩子也懂父母七八分。
理想总是好的,现实不一定残酷,就看我们怎么做,不期望所有人明白,但求有一两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