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898期,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北宋年间,在登州府以北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破庙。这座破庙虽说已经破败不堪,但残留的屋檐瓦片倒是能给过路行人避避风雨。
话说有一年的秋初,这座破庙附近忽然起了一片黑雾。
那茫茫黑雾将破庙附近尽数笼罩起来,过路行人哪里见过如此的黑雾?他们大多数驻足在此,不敢前行。
据乡民们说,每到夜里二更时,破庙附近就会被黑雾笼罩起来。隔日一早,鸡鸣声响起,那片黑雾便会快速散去。
可此处乃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一些胆大之人急于赶路,就钻进了茫茫黑雾之中。而钻进黑雾里的行人,有少数人遭遇了不测,翌日被人发现时,仅剩一堆白骨和衣物。
乡民们对此是惊慌不已,没人再敢在二更后路过此地。好心乡民们还在道路两旁写了警示语,以提醒过路行人注意。
离此地不远,有一个张家村。村里住着一位张屠夫。他天生胆大,性格粗犷,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
有一日午时已过,张屠夫正在院中休息。隔壁村李二光慌慌张张来到他家中。推开院门,李二光大声喊道:“张兄,不好了,我家那头猪怕是熬不过今晚了,要是明日宰杀,肉就不新鲜了,拜托张兄去我家里一趟!”
张屠夫虽说人性粗犷,但却是个热心肠,再说找上门的买卖岂能不做?张屠夫应了一声,转身去拿刀具,随后跟着李二光走了。
张屠夫忙活了一下午,临近黄昏这才完事。他收拾好刀具后就要离开,李二光不忍心,执意要留他在家里喝些酒水。
主家盛情难却,张屠夫也好喝酒,再说回家也没什么要事可忙,于是,张屠夫没有离开索性留在李二光家喝酒。
二人吃着新鲜猪肉,一直喝到二更末酒席才散。
此时,李二光猛拍了下脑门,这想起破庙附近的那片黑雾,他执意要留张屠夫在家住宿一晚。
张屠夫摇摇头说道:“明日一早我还有要事要忙,多谢兄弟的盛情款待,在下告辞了!”说完,他拿着工具离开了。
李二光劝他不住,拎来一些猪肉递给了他。张屠夫也没客气,哈哈一笑拎着猪肉就离开了。
张屠夫哪里不知道那片黑雾?可他天生胆大,从来不信这些邪乎事,再加上今晚喝了酒,胆子愈加大了。
走到破庙附近时,张屠夫举目望去,前方果然起了浓浓黑雾。
而在道路不远处,依稀能看到有路人坐在地上,三五成群围在一起闲聊,张屠夫快步走了过去。
此时,夜空中响起滚滚雷声,一道闪电瞬间将荒野照得通亮。
豆大的雨点随即落了下来,路人们始料未及,纷纷跑开避雨。
张屠夫抬头看了看夜空,迈开步子就要走进黑雾。
“这位兄台,千万不要进去,那里面很是危险,快回来!”路人朝他大声喊道。
此时,雨点越来越大,张屠夫并没有带雨具,他朝着路人喊道:“多谢几位好汉提醒,在下天生不信邪乎事,眼下大雨已至,各位若不肯一同前往,就各自找地方避雨吧!”言罢,他拎着肉走进那片黑雾里。
进了黑雾,张屠夫四下找寻,终于走到破庙门前。此时,雷声隆隆,大雨倾盆,张屠夫快步迈进破庙之中。
正殿屋顶上的砖瓦已经残破,张屠夫快步走到后面一间厢房,随手将房门关了。
片刻后,大风刮来,吹得门窗啪啪直响。而浓雾非但没有散开,而是越来越浓。张屠夫透过门缝,眼见一团人形黑雾飘了过来。
随即一阵女子的诡异笑声也从那团黑雾之中传了出来,张屠夫不禁为之一颤!
虽说他天生胆大,可在如此黑暗的荒野破庙里遇到如此怪事,他岂能不害怕?
张屠夫壮着胆子,紧紧靠着房门。那团黑雾越来越近,笑声也愈加清晰起来。
此时,他脑门上流出了冷汗,双腿有些发抖,手中的肉也掉在了地上。
忽然,父亲的嘱托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张屠夫不敢迟疑,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他快速脱下身上的屠宰服,将衣服挂在门梁之上。随后,又将那把杀猪刀别在门闩上面。
人形黑雾已经到了房门前,欲要冲开房门。可才冲了两下,门梁上的衣服突然发出一道道白光,朝着黑雾射了过去。
随即,黑雾之中传来一阵哀叫声,那团人形黑雾迅速回退。屠宰服接连放射出数道白光,打向黑雾。一声闷响后,黑雾在原地消失不见了。
待大雨停后,张屠夫隔着门缝再看,原先的黑雾已经消失不见,周围的景象已经清晰起来。
张屠夫颤抖着双手将衣服拿了下来,打开门走了出来。
走了没几步,在人形黑雾消失的荒草丛里居然出现了一堆白骨,而看尸骨的样子已经有些年头了。
张屠夫朝着那堆白骨啐了几下,拎着肉跑出了破庙。
此时,破庙附近的那片黑雾也早已散去,小路上有三三两两的路人在行走。
张屠夫心有余悸,朝着村子里飞快跑去。
从此之后,破庙附近再也没有黑雾出现过。而院子中的那堆白骨,不久后被一位道士施法超度,后埋在破庙不远处的树林边上。
此后,破庙附近再也没有出过离奇怪事。张屠夫外出干活时,经常要走夜路,而他身上总会穿着那件屠宰服。
结语:
故事到这就讲完了,本故事中的女妖化作黑雾,经常在破庙附近兴风作浪,残害过路乡民,到最后却被一身正气的张屠夫以屠宰服降服,算是应了“邪不压正”的老话了。
在此,小诗借此故事告诫世人:做人要光明磊落、正气凛然,人神也会敬之!
本期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个爱听故事的你!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声明:文中故事为本作者虚构,目的是借故事向世人阐述道理,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