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大栗致自己
不开心的情绪有很多,开心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说得总比唱得好听,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知道别人的举重若轻原来是那么费劲。
因此我们今天来简单讲讲代表性的三种情绪:焦虑、愤怒、孤独。
一、焦虑
1)成长恐慌症
不少人在接触到一个比TA自身所处的圈子更优秀的人时,会出现恐慌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也叫做成长恐慌症。这种恐慌带给你的情绪一般表现在焦虑上,你觉得时间不够用,看谁都是很厉害。“视网膜效应”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样地,你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心里压力过大,给自己造成了烦躁,甚至引发愤怒的情绪。
大四去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当时我看到密密麻麻的数据处理都觉得心理压力巨大,那一瞬间,我有过自卑,我觉得自己的能力配不上我将要从事的工作。当时是我第一次考研结束后,我已经很久没接触审计和会计知识了。然后我整个实习期内心是排斥的,我也只是做了打打杂的工作。当时,我就做了一个决定,我不想从事审计行业,虽然它很高大上,但是我不喜欢,还有隐秘的自卑吧。现在在回过头来再看那段经历,我依然很感谢它。后来我又考了一次研,这次是一边工作一边考。在然后的两年里,在我没有找到我人生方向的同时,我看到我的朋友圈里陆续有同事过了注会。终于在去年年底,将我自己又重新拉回了正常的轨道。
要感谢那些优秀人,有压力是正常的,有成长的焦虑也是允许的。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没有那些比你高阶的人,你怎么知道自己其实也是在优秀人的圈子里的。你看到的到那些优秀,你接触的优秀是真实的,所以你才有更强的内心驱动力。你一样也可以从平庸走向卓越。
2)人际关系恐慌症
人际关系恐慌症,其实是一种软挫折。我们害怕面对上司、同事、客户等种种人际关系及工作压力都是正常的,这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对自己不要有太多的苛责。深呼吸,吐故纳新。经常运动,运动过的你是快乐的,一方面运动可以让我消除和忘记不快,同时也在增强我们身体的抗压能力。听音乐,看书。这些都是自我调节的方式。
二、愤怒
愤怒情绪的真正形成原因: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导致愤怒的不是外部刺激本身,而是你应对刺激的“信念体系”。愤怒公式:A×B=C
(A代表不利事件,B代表信念体系,C代表情绪。在A成为既成事实不可更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调整B,来改变C,也就是愤怒情绪的大小。)——摘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的《控制愤怒》
当你出现愤怒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控制:
1.面对外因,调整自己的信念体系。首先是来质疑你的反应中哪些属于理性信念,哪些属于非理性信念。(健康负面情绪:如悲哀、遗憾、迷惑、烦闷,这些都属于理性信念。不健康负面情绪:如抑郁、愤怒、焦虑和自憎,这些都属于非理性信念。)
2.进行羞愧感训练,众目睽睽之下做几件荒唐或者丢脸的事情。
3.冥想法,学会接受一个愤怒的自己。
4.如果别人做错了,你不苟同。在心里反复念“我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我自己。”
5.当别人攻击你时,你告诉自己你不是人民币,做不到所有人都喜欢。愈是被嫉妒的人生愈优秀。我骄傲。
6.跟自己说“我就喜欢你讨厌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转化思维,宽恕自己。
三、孤独
很奇怪,越长大的时候,对于颜色鲜亮的选择更加偏好,而在高中时代都会倾向于选择灰色、黑色等暗色系的衣服。也许那时候想着的是成长吧,想装成熟,而现在却觉得时间就像滑不溜秋的泥鳅,我们仅仅只是抓住了尾巴,有时候一不留神,更加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在慢慢长大的时候,发现聊得来的朋友越来越少了,或者说年轻的自己不知道真正的聊天是什么样的,那时,东侃一句,西侃一句,都觉得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现在,我们的诉求越来越高了,导致我们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孤独的情绪。
这时候,孤独的我们就需要主动联系我们的朋友了,跟他们随便聊几句,一通电话打下来,你都忘了寂寞孤独是何物。这种孤独比较短暂,来得快,去得也快。
还有一种孤独,应该是独处了。都说一个人的时候是我们最佳的增值期。一个人的时候,干几件大事,可以跑到陌生的城市去听一个你喜欢很久的歌手,这样跨越城市的跋涉也许让你就仅仅关注到了体力上的虚脱和劳累,而不再关注孤独本身。或者周末出去采采风,拍拍照片。回来再把图修修,放到网上去,让不在你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事对你羡慕嫉妒恨。还有很多,其实你去思考了,就已经跨出孤独的阴影区间了。
结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管理自己的情绪,只是有时候控制地出色,有时候差强人意,更甚至让情绪脱了缰。不能根治,只是将其控制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或者从恶性的情绪转为良性情绪。你在修炼情绪的同时,也在修炼你自己。
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你认清“你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你而生”之后。那就是到了掌握你自己命运的时刻。你要相信自己可以活得丰盛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