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曾说过,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在我们班我也一直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小到六年级了看上去就跟三四年级的小朋友一样。他的脑袋里有非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酷爱看书,阅读量比起同龄的孩子不知道是多多少倍,从历史到天文各个方面的书他都非常喜欢,唯独不爱看书本。
刚开始为了让他好好学习我也是煞费苦心 每天想尽各种方法让他跟上大家的学习进度,他就想尽各种方法偷懒,批评他他会举各种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来跟我理论并不是有成就的人都会在学校读书。我非常诧异他脑海的知识储备量如此之大突然觉得他或许就是天才,每一个天才都是孤独的都是没有办法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他非常喜欢向我提问,尽管问的跟课本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得不承认从跟他交谈的过程中我真的也从很多不同的角度知道了我以前不是那么在意明了的事情。为了激发他和大家的学习兴趣共同学习。我们将班级分成了七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六个人,根据性格和成绩划分,让每个小组中成绩好的带动学习成绩没有那么好的,让活泼的带动相对内向的。以此来带动班级的学习气氛和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每个星期五的最后一节课来检查当个星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当学习任务完成的相对较好时,就会把这节课来进行比赛,有成语接龙、四大名著知识抢答竞赛或定一个主题来诗歌接龙,看谁知道的又多又好。对最终获胜的小组给予小奖品或直接减免家庭作业。大家对比赛的积极性都很高,平时成绩不显眼的他在这个时候在班级真的是大放异彩。在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拓展知识。
作为老师,只有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允许学生的每一种可能性,才能寓教于乐,才能带出有思想有主见有未来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