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子》(二首)
菡萏香连十顷陂(bēi),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注释:
菡萏:荷花;“举棹”、“年少”就是相和之声,乃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方式, 从中可以看出晚唐时期由诗到词的发展过程
创作主题及特色:
1、用细节描写,塑造了采莲女子形象。
作者选取采莲过程中的几个细节描写,如贪戏弄水、脱裙裹鸭、贪看少年、
融水抛莲等,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采莲女子形象。饶有民歌风味。
2、语言通俗而体贴工致,让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之感。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 唐 ] 皇甫松
原文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
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
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注释
滟滟:水面闪光的样子。
举棹:括号里的“举棹”“年少”,均为和声。
年少:指少年男子。信船流:任船随波逐流。
无端:无故,没来由。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 唐 ] 皇甫松
原文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注释
⑴此词也见于北宋 词集中。
⑵菡萏(hàndàn 翰淡):荷花。《 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注:“菡萏,荷华也。”陂(bēi杯):水池。《说文解字》“陂”字下段玉裁注曰:“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即谓千顷池也。”这里“十顷陂”即言“十顷池”。
⑶举棹:此处“举棹”与下面的“举棹”、“年少”,均无实际意思,是采莲歌中的“和声”,如今人唱号子时“嘿嗬”、“哟嗬”之类。刘永济先生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指出:“此二首中之‘举棹’、‘年少’,皆和声也。采莲时,女伴甚多,一人唱‘菡萏香莲十顷陂’一句,余人齐唱‘举棹’和之。”
⑷鸭儿:船家所喂养的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