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过春节,但过得还都不高兴。
一般来说,年轻一辈会一边头痛给父母买什么东西,从微薄的薪水里包多少红包合适,置办啥样的行头才有面子。一边做好心理建设迎接每年的真心话大冒险。碰上有亲人问了,月薪多少啊,啥时候结婚,咋还不要孩子呐?马上就得向刺猬学习,竖刺缩头,倒地装死,决不吐半字真言,誓将呵呵进行到底。
当然老一辈也不轻松。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大采购,哪怕菜价涨到了吓死人的价格,只要过节,必须大包小包的买回来。管它吃得了吃不了呢,过节嘛,玩得是每逢佳节胖三斤,不养出双下巴,哪好意思放孩子出门呢?
大年三十还是很容易过的。
好吃好喝摆上了,饺子下锅了,全家可以名正言顺地规避敏感话题,坐下来一起吐槽春晚(可惜今年春晚自己先把槽吐完了,整个一官方逼死同人的节奏,真是太狡猾了)。
初一初二睡个懒觉,吃吃喝喝,支开麻将桌,顺便熬到初三初四。
这时候春节假期就有点尴尬了。
年轻点的多半开始闷头刷手机刷网,觉得在家好无聊。有了岁数的,把想问的在心里盘旋十遍八遍,放大招逼供。
于是天雷地火一引即燃。
父母觉得你是我生的,我指导指导你前路怎么了?哦,翅膀长硬了?儿大不由娘?你个忘恩负义的小混蛋。
子女也觉得冤枉,都啥年代了,我的生活我做主,跟您说了您又不懂,退休了跳跳广场舞多好,跟我这儿架秧子起哄好玩么?
远了想,近了嫌。不止适用男女关系,更适合形容亲子关系。
这还不包括同学会羡慕嫉妒恨,双独夫妻过年回谁家,一大帮子亲戚连吃带住搞接待,重男家庭的女儿有家归不得等现实白金版问题。
更不包括父母和子女代沟太深,相对泪千行,你就是不懂我的孤独,无语凝噎等心理黄金版问题。
到了初六初七,大家集体松了口气,春节假期快过完了。吃吃喝喝加打包,心情复杂的父母送走同样心情复杂的儿女,这个节总算熬完了。
肯定有人说,至于嘛,不就过个春节嘛?
本来真不至于,但是,当大家都指望把平时解决不了的矛盾全堆到春节解决,就至于了。
春节不仅仅意味着回家过年,它承载的东西,远比表面看来的更多更深。相亲,婚姻,婆媳对战,孙辈教育,甚至输出三观,改革家风……在看起来欢腾和谐的春节旗帜下,是你我都懂的暗涌碰撞和激流拍石。只是大家都视若不见地难得糊涂罢了。只待来年,几方点齐兵马再战,又是热闹团聚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