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漫天大雪,尸骨遍野。
这是故事的开篇,天启某年的战场上,幸存下来的沈炼救了陆文昭一命,二人互一抱拳道出姓名,就此结为兄弟。
他们自山崖俯瞰大地,将士的鲜血在大雪和夕阳的映衬下格外刺眼。陆文昭吐出一句:“要想不这么死,就得换个活法。”
沙场。救人。结拜。看到这儿我笑了,因为我猜,这部电影的关键词一定是:“英雄”。
可是我猜错了。
二
张震饰演的沈炼,可以算是武功高强,侠肝义胆,凭老爹的一把绣春刀而稳居男一号的宝座。从战场回去后任一小官——百户,忙时办案,闲时看画养猫,即便功名上有点小追求,政治上却暂时无什么大抱负。殷澄自杀、偶遇北斋、误杀凌云楷、火烧案牍库,一系列事件把这个本无谋反之心的人推向了逃亡的路途。
说起来,殷澄虽不是故事的主人公,确实后续所有事件的重要导火索,没有他的自杀沈炼便不会结识北斋,没有他的自杀裴0纶就不会坚持查案找沈炼的麻烦。而整个影片的情节,都贯穿于沈炼与北斋、裴伦、陆文昭三人的关系。
三
杨幂饰演的北斋,明朝的“画手太太”,儿时自己的爷爷被魏忠贤污蔑诗句中隐含对当朝的不满以及谋逆倾向而全家遇害,她遇到了信王而获救,从此交心于此人,并誓与他共同推翻这个阉党横行的时代。沈炼初次与北斋相遇是在请求净海和尚为殷澄超度时下山的路上,天降大雨,没有带伞的沈炼护住手中的字画,这时北斋出现了,一袭清亮的蓝衣,撑一把古朴的伞,很有种“惊鸿照影来”的意味。第二次相见是沈炼和凌云楷出现在北斋家中,沈炼为救北斋误杀凌云楷而引来麻烦。自此之后麻烦一个接一个,使他们共同踏上了逃命的道路。
其实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二人在船上,沈炼咬牙切齿要北斋说出她主子的姓名,来“换取大大的功名”,可最终当北斋被铁链坠入水中,他还是纵身跳下将她救起——那一刻便知,锦衣卫厚厚的服装下,终究还是藏着一颗侠骨柔肠的心。
裴纶出场的时候,坐在我身边的人大叫起来:“呀,陈俊生!”的确此时大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让观众记住了雷佳音的脸,可电影中的裴纶和陈俊生却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人。他至情至性,又有情有义,吃着点心叼着烟斗——生又何哀死有何惧。想把两起案子查明白不过是因为殷澄是他的好朋友,他想找沈炼报仇,却因此陷入了陆文昭布下的局。
或许最终也没法找出一个好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沈炼会义无反顾地先后救下北斋和斐纶,或许是他心中未灭的侠义精神,又或许是二人重新点燃了他仅存的一点希翼和梦想——在这看似太平却其实满目疮痍的朝廷中、在这阉党横行的污秽的庙堂之上,做个英雄吧。
于是一番波折后,三人一起踏上了逃亡的路。直到遇上马无法踏上的吊桥和身后马上就要赶来的陆文昭。
四
再来看张译饰演的陆文昭。
从战场上回来之后,沈炼似乎还是当初那个沈炼,但陆文昭在经历了几万人如割草一般死去后,已经不是原来的陆文昭了。他表面上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暗地里却步步为营一心想帮信王登上王位。我们不清楚他的目的究竟是想在信王即位后得到利益和地位,还是想依靠信王改变当朝的制度去打造一个真正太平的天下——这过程中一定会有人沦为炮灰而牺牲,纵使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活到这岁数,气节差不多磨没了,就剩下点念想了。”
可是信王官兵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的念想。他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不过是信王的一颗棋子。
人人都恨这世道,一个太监一手遮天,不必说百姓民不聊生,就是朝廷官员也各个如履薄冰生怕哪句话会惹来杀身之祸。上层官员的主要工作是斗争和保命,而不是思考如何让国家更强大——这大概是末世的表现。而四个人中最有野心的是陆文昭,最能老谋深算的也是陆文昭,企图做出最大改变的更是陆文昭。当他觉得气节和情义已经是可以丢掉的东西时,北斋为了信王可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于不顾,裴纶为了给朋友报仇而半主动半被动地陷入一个局,沈炼最终砍断吊桥对着心上人喊一句“滚”而把危险和死亡留给自己。的确,这些情怀在陆文昭的眼中和他的鸿鹄之志无法相比,他却不知道在自己追寻的过程中,已经把最重要的东西,丢弃了。
五
故事的最后,沈炼与裴纶在修罗场上战斗到了最后一刻。陆文昭站起来,以伤痕累累的身躯,对抗前方成群结队而来的官兵。他们仿佛暗夜行路中的慷慨悲歌之士,明知无法撼动命运,仍要向前。
最后的最后,沈炼活了下来,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信王登基,两年后改年号为“崇祯”。
你看,即使是处于权力顶端的皇帝,也要面对朝代风雨飘摇的命运。每个人都受制于更高的人以及整个时代。
这部电影不是一个童话,而是借用武侠和历史,放大了现实残酷的一面。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江湖,也有一个又一个局,巨大而丰富,危险又无常,相比之下每个人都显得渺小又卑微。并非每个人都是沈炼和北斋,自带主角的光环能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并非每个人都想做无欲无求仅有一身侠义的裴纶;也不必活成陆文昭,机关算尽到头一场空。每个人都有每个活法,只要足够清醒,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好。
做自己的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