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来定义我的一生?——《颠覆者》读后感

周鸿韦的自传《颠覆者》看得我热血澎湃,这不就是我曾经想拥有的那种江湖厮杀,跌宕起伏的快意人生吗?

更准确的说,我是想用创意改变江湖,用创意改变人生。

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喜欢广告,喜欢创意的天马行空,喜欢创意的无限可能。大学虽然没直接学广告专业,因为家人反对,但我学的营销专业和广告专业是同一个系,我经常去蹭课 。毕业后的工作也是我喜欢的广告工作,但为什么在这方面的作为非常非常一般呢?而且走着走着,脱离正道走到了旁道上,EVENT和广告有相关联的地方,但绝对不算广告的“正道”。

为什么呢?

1. 不够热爱

我觉得我还是不够真的热爱。

周鸿韦很早就喜欢上了计算机,因为热爱,目标很早就明确,而且非常坚定,选的是自己喜欢的学校和要上的通讯专业。

因为热爱,到达了一种为之疯狂的地步,那时候计算机还是新鲜事物,那就在学校里随时蹭计算机课,有人逃课的,他立马补位,贪婪的实操和学习。

因为热爱,很早就设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在计算机领域创业,而且很早就付之实践。在大学的时候,他受到《硅谷热》一书的影响, 很早内心就渴望要创业。大学里就开始了尝试,当时就尝试了“反病毒卡”项目,创业失败后又以创业者的心投身方正,之后出来创办3721公司,出售后进入雅虎,之后创办360公司, 其过程比小说和电视还要精彩。

是因为真的热爱,周鸿韦一直在坚持,一直在突破和创新,一直在颠覆自己 。

因为热爱,一直在前行。

反观我自己,我好像不是真爱,否则怎么没有他们这些热爱者的激情、勇气和坚持呢?

小马宋因为真的热爱文案,刚入行时他把所有获奖的广告文案和作品找出来统统的学习和梳理了一遍,才成为了这个领域的高手。

李叫兽因为真的热爱营销,而且善于思考总结分析,才形成了自己的营销观,让很多营销领域的老司机汗颜。

我觉得我还是真爱的,但为什么没有相应的行动力呢?

目标不是很明确,设计师、文案、策划、客户管理

信心不足

……


2.性格“缺陷”

周鸿韦的基因里自带颠覆性,有坚韧的品质。

而我从小就是“乖”孩子,好学生当多了,觉得自己的挑战的基因不够,颠覆性不够,创造性不够。

所以在我孩子的教育上,我坚决杜绝他成为“乖孩子”,而是要保护孩子的各种天性,好奇,好动,甚至保护其一定的破坏性……


我的前半生已经过去了,曾经我设想我能成为“创新者”,但很遗憾。

《颠覆者》又再次引发了我的反思

我到底要什么样的人生?

我到达要什么来定义我的一生?


(初稿,未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