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行为主义四大神兽——斯金纳的鸽子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一个笼子中喂养了8只鸽子,为了增强鸽子寻找食物的动机,在测试前连续几天让鸽子处于饥饿状态。他让每只鸽子每天在实验箱里待几分钟,对其行为不作任何限制。同时设置了让食物分发器每隔15秒就落下食物。就是说,不论鸽子在做什么,每隔15秒就会有食物出现。可以看到这便产生了非关联性强化。
实验结果,8只鸽子中的6只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条件反射。一只鸽子不断地在笼子里转圈,一只反复地将头撞向笼子的一个角落,第三只显现出一种上举反应,它把头放在一根看不见的杆下面并反复抬起。还有两只鸽子的头和身体呈现出一种摇摆似的动作,而另有一只鸽子形成了不完整的啄击或轻触的条件反应。实际上新的行为和鸽子得到食物毫无联系。然而,它们表现得就好像行为会产生食物似的;也就是说,它们变得迷信了。
接下来,斯金纳想知道如果两次强化之间的间隔被拉长了,又会发生什么。他用了一只摇头的鸽子,然后把两次投放食物的时间间隔慢慢增加到1分钟。这时,鸽子表现得更加精力充沛,在两次强化间的1分钟内,这只鸽子像在表演一种舞蹈。最后是消除鸽子的这种“迷信”行为。这意味着在测试箱中的强化不再出现(也就是不再投放食物)。值得注意的是,这只“跳舞”的鸽子在完全消退这种迷信行为之前,卖力地表演了超过了1万次“它自创的讨取食物的舞蹈”,迷信行为才完全消失。
我们也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的金钱、赞扬、食物等奖励性后果,能促进引起奖励的行为的发生概率。相反的,那些疼痛、失去金钱等的惩罚性结果,则可以阻止相关行为的再次发生。当某种行为只是偶然地被强化一次,它就会变得非常难以消除。如果每种联系每次出现,然后突然消失,那么行为就会很快停止。然而,对人类而言,偶然的强化通常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发生,迷信行为也常常持续一生。
人们是否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这一个影响因素。因此,人们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环境运用奖惩来控制人们的行动(例如法律)。奖励(即积极强化)可以增加某一行为的出现频率,但惩罚并不是减少特定行为的有效办法;减少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减少它的积极强化,使行为得不到预计的结果,从而自然消退。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用特定的行为去掌控这个未知的世界,在可控的操作和不可控的环境之间建立关联,获得内心的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