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闲,找了电视剧来看。以前看港剧,一来觉得演员相对来说辨识度较高,对我这个稍微有点脸盲的人来说看起来轻点;二呢就是剧情紧凑,逻辑比较严密,不容易产生弃剧的念头。这次看,又有些新的感受。
首先感觉科技含量较高。虽说“纯属虚构”,把法医、法证都表现得神乎其神,但不得不说,知识涵盖是非常丰富的,天文地理、生活百科……
其次就是剧情里人物设定感觉较真实。范医生创伤后应激障碍那段情节,她对连环杀人犯的情感被正视后治愈。她的这种情感是绝大多数人不管从理智还是道德上都无法理解的,但是她首先是个活生生的人,她的情感是真实存在的,即使这份感情让她患上心理疾病。她能克服心理障碍,是因为她不逃避,勇于面对自己的情感。而我们在很多电视剧里看不到这些,编剧们总是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角色。这又让我想起蒋勋老师在讲《红楼梦》时提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他说到我们(特别是内地)对人的评判就两种,“好人”和“坏人”,然后无形中将这种非黑即白的观念根植于心。想想确实如此,小时候看剧,出现一个角色,就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受不了好人的“坏”,也看不到坏人的“好”,也许这就是文化给我们的审美观。长大了才懂,人的情感是多么复杂,一个人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定义。
想到此处,新课标中常提到的词“文化自信”、“审美情趣”跳入脑海,语文老师们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