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到了北京,就意味着从零开始。”新入职的同事跟我说。
一周前,他还是长沙的 KOL、各种场合的 VIP;现在,他和我坐在一张办公桌上,像最普通的新媒体编辑一样,采访、写稿、对方案、被领导骂。
他告诉我,踏上这座城市的苦恼,不是所谓的漂泊感,而是心境上的巨大落差,不知道从零开始是否值得。他想知道,和他一样的北漂,后来都怎么样了。
所以,我找了这样一些北漂们聊了聊:他们大学不在北京,第一份工作也不在北京,人生已经在二线城市徐徐铺开,直到某一天,决定放下一切,到北京打拼。
在众多采访者中我选了 4 个男生的故事,他们都来自二线城市,正处在北漂的不同阶段。来看看这些勇敢把人生打碎重塑的人,都经历了什么,都有哪些疑惑。
但愿他们能从过来人身上找到答案,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奋斗中的你一些力量。
毕业工作快四年了,我清楚地意识到,想要的东西可能永远都实现不了。
我现在在杭州做传媒影视,主要负责广告片、宣传片。每次看到好的广告作品,我就会涌起去北京的念头。
我在北京的朋友成长都非常快。他们为大公司服务,现在做出来的作品就是我曾经很想要做的。他们会说“我是被北京操过的人”。我也找朋友聊过,有些人说去北京能学到很多东西,也有人说北京就那么回事。
他们已经习惯北京了,不过对我来说,那里是未知数。我在杭州有房,但在北京我买不起。北京没有合作伙伴,也没有客户,那里意味着 80% 的风险和 20% 的可能性。
没有一毕业就去北京,说到底是因为懒。我的家庭条件刚刚够在杭州买套房,人脉资源也都在这里。也正是因为没有压力,我意识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许永远都实现不了。
我现在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各方面都很好,只是不能谈理想。我能感觉到外界的变化,杭州正在崛起,很多一线城市的人才都往这里涌,我担心如果不早点出去学习,将来未必能维持现状。
我也在犹豫,所谓的理想,去了北京就能实现吗?实现理想是一件很有诱惑的事,但我害怕,万一最终一无所有呢?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理想,但我还是来了。
我是 3 月底到的北京,一下飞机就去吃了卤煮。这是我在这个城市的第一餐。
很早就听说过卤煮,印象中是个很文艺的东西。第一口咽下去我就知道,我跟这个城市有太大的距离。
我在长沙是个 KOL,明星开演唱会都会给我留 VIP 票,去哪里大家都很尊重;来到北京,我只不过是高楼林立中的一个过客。
放弃长沙的生活到北京发展,对我来说是个很艰难的决定。我问了十四五个朋友的意见,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诧异,劝我要想清楚。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是,现在出来还适合吗?
可对我来说,再不出来,也许就再也不会出来了。第一批 90 后都 28 岁了,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再有抱负再有梦想,也很难说服自己和家人,为什么要放弃已有的一切,换个地方从零开始。二线城市的人很传统,越小的城市就越传统,再晚个一两年,或许只有承认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这一条路可走了。
我是 1993 年的,我觉得自己还有一点空间。
我在长沙是一个青年文化创业团队的创始人。同样的项目,在广州做一场刷屏活动,后续就会有更多大品牌愿意给机会合作。但在长沙不是。我们当时想找星巴克合作,区域经理说,品牌不会单独在二线城市策划营销活动。不仅星巴克,其他品牌都是同样的回复。这是城市的差距,我切切实实感觉到无力。
另一层压力来自同伴。我们做 FM,培养出了固定的主播,他给我们工作了一段时间,做火了几期节目后,很快被挖走了。还有个设计师,一直是很得力的合作伙伴,后来也去了微信。
还要等吗?我犹豫了很久,等到主心骨都快走完了,我终于确认,是时候下决心了。
我知道自己和北京一定会有距离感。我的房子只用1天就租到了,整洁、能睡觉就行,我不会想要在北京找到家的感觉。
我问过很多朋友,你会一直待在北京吗?没有人说 YES。大家都是抱着一种出来赚钱,成长,长见识的心态来的。所有人都知道,我们终究是会回家的。
我从没想过要离开,我觉得北京很适合我。家乡的互联网并不发达,无法满足我的雄心壮志,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有北京这样的环境。
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强度很大。工作初期,我要经常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代表公司去见很多人,每天和各种 O(CEO、COO)聊创业、聊融资、聊上市。
那时候,我们几个刚被老板招来的年轻人坐在星巴克里聊北京的房租,听到旁边桌在聊几千万、几亿的项目。当时就觉得,真正来到北京,才知道圈子有多大,世界有多大。
来到北京纯属机缘巧合。一位做投资的前辈对我说:你不应该现在就开始享受生活,有梦想的年轻人不应该待在二线城市。在这之前我也想过去大城市,只是刚毕业势单力薄,也没有足够勇气。我思考了一整晚,第二天开始做去北京的准备。
我大概花了两个月,去适应北京的天气、空气和口味。幸运的是,出租屋附近100米就有一家味道正宗的湘菜,老板娘做的辣椒炒肉也够味,以至于每次回家路过那里,都觉得暖心。
刚来北京那会儿,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节奏变快了,城市变大了,自己就显得很渺小。
来到北京的第二年,公司就拿到了可观的投资,团队也增加到 70 多人。但在随后的一年里,由于没有把握好风口,公司亏损,背负债务,被大公司吞并。
团队被迫出局,我也成了失业青年。但经历了两年的磨练,我知道自己失去的仅仅是一份工作,却得到无数的经历和人脉。
如今我又加入一个新的创业项目中,开始独立负责拓展公司的一块业务,工作的自由度大了许多,时间上也更自由了。没事的时候,我会去北京串串胡同,把这座城市的角落都走一遍。
上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参加骑行比赛,和戴威还打过一些交道。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如今他已经身价 70 亿了。这让我觉得北京是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也让我更想留下来,亲身去经历这种可能性。
我最困惑的是,怎么样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在这座城市里,往上走的都是踩着尸体上去的,无数人掉下来,无数人踩上去。
我来北京的目的非常单纯,在这里能做中国最好的杂志。
之前我来北京出差,最大的感觉是地铁很挤,天很冷,秋天很美,但总体上没什么好感。
我跟北京的同事不一样。我是从地级市来的,他们都是北大、人大毕业的,在北京读书,在北京毕业,在北京工作。他们接受信息非常多也非常快,视野很广,格局也大,我能够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差距。
领导说我的稿子像小学生写的。当时我们是面对面聊的,我表面上很冷静,但内心已经崩溃了。我之前写了足足 6 年。那天我回到家就哭了。我是从来不哭的人,当社会记者距离尸体只有 50 厘米的时候,我也没有流过眼泪。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压力真的太大了,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被开除的边缘。
我花了六七个月才适应了这个环境,之后我写了一篇特别重磅的稿子,证明了自己。当时我在上海出差,站在十字路口大吼了一声。那一刻我感觉到,抑郁心情结束了,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跟领导说,你来写,能不能写出我这样的稿子?
我从没想过要撤退,最多就是想想如果我被辞退了,下一份工作在哪里呢?
对于北京,我现在只是更习惯了,但还是不喜欢。这里对我来说是个战场,我接受了北京,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这里是中国最适合工作的地方。
读后思考:北京对你意味着什么?
来源:新世相X研究所(公号ID:thefairx),研究真实有趣的城市生活,探索创新的内容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