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很多食物,在外表上都可以找到相似性。比如馅饼和披萨。比如汉堡和肉夹馍。
肉夹馍以一种方便便宜美味著名的陕西小吃形态以享誉大江南北,在国内流传之广跟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有的一拼。号称半个陕西人的我,对99%市面上的肉夹馍都看不上眼,有着工匠般的挑剔。
判断一家“陕西”饭馆是否正宗,只要看看肉夹馍的水准和工艺就可以了。而区分肉夹馍是否正宗,则首先看馍,也无需下嘴,即可下结论。陕西正宗的馍,一定要用白吉馍,而且必须是明火的土炉子烤出来的。面饼一定烤成“虎背花心儿”状才算过关,黑、黄、白参差斑斓,咬一口外酥里嫩,甚至表皮有一点点的焦,但不能过头否则就破坏了馍本身的麦芽糖香。
其次是肉。讲究的腊汁肉需选用猪硬肋条肉(五花肉),加以多种中草药和调料,投入滋味浓郁的老汤,文火慢炖而成。“瘦不留渣,肥不腻口,入口即化”方是上乘。即便平时不吃肥肉的我,肉夹馍也一定要吃肥瘦相间的。
师傅从满溢汤汁的卤桶里捞起一块带皮的肉,长久浸泡腊汁后,肉呈诱人的红褐色,光鲜亮丽。肥肉丰腴,廋肉紧实饱满。只看颜色就令人不禁舌下生津。提到案板上,大师傅往返剁成肉泥,平刀铲入新鲜出炉的馍中,装进半敞的纸袋。趁热大咬一口,唇齿皆香。
另外,街上很多改良版的肉夹馍通常会加香菜,青椒之类,只要加这些的地方就可以忽略了,正统的肉夹馍才不会加入这么冲的味道。
若在店里吃夹肉馍,必点冰峰和凉皮儿,陕西人笑称“三秦套餐”,就像是咖啡伴侣中的糖和奶球,北京人吃卤煮火烧搭配北冰洋和凉菜。大体都是解腻的作用吧。在西安读书时,每逢路过子午路肉夹馍,都冲着里面用非标陕西话喊,“伙计,凉皮少辣,夹肉馍,再开瓶冰峰。”想想,真是惬意自在。
北京很难吃到正宗的肉夹馍,由于对于明火的管制,大部分的店铺都以烙大饼的饼铛“烤”馍,结果悲催——韧劲有余而酥脆不足,吃起来黏黏糊糊,拖泥带水瞻前顾后的,没有烤出来的爽利。肉也可疑,发糟有渣,口感极差。北京大到打着陕西美食的饭店,小到街头巷尾的推车小贩,都有肉夹馍供应。
有时,实在嘴馋就当当小白鼠,可无奈每次吃完都失望,没有一次令人满意。这两年有家“西少爷”风生水起,我跑去专门吃过,号称千百次实验烤箱精确量化出来的馍,酥脆的掉渣,味道不错,但已经完全不是陕西白吉馍的样子。
聊胜于无,总算可以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