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炎凉人尽知,奈何相处又自欺。
熙熙攘攘为利来,功名富贵何太虚!
一朝得势众生附,他日势去众人弃。
倘若苟活顾脸面,若要死去不如鸡。
前几天到一厨具店看厨具,与年轻的李姓老板聊了起来。闲聊中得知他是唐华镇托山村人,我便说:“你那村我知道,我曾在那里住过村。那时的村书记姓张,村主任姓荆。”
“对,不过后来姓荆的干了书记了。”
"我听说,他得了病去北京都没救过来,是真的吗?”
“他朋友多,路子也广,找了北京最好的医院,差不多都快康复了,谁知上厕所大解用力,脑部血管破裂,当场就不行了”
“那么年轻,真可惜!”
“谁知就是那命,也是无可奈何的!”李老板边摇头叹息边说:“你不知道,我从荆书记这里真是看到了世态炎凉人情薄呀!”
“怎么了?”我不解地问道。
“你说,荆书记活着时为他娘办葬礼,那花圈摆满了胡同,都摆到街上了。但是他出殡时却就那几个花圈!你说这到底是哪门子事?”
我知道托山村条件确实不错,有几个大企业都占着村里的地,村书记业务往来朋友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可真如李老板说的那样,真就是人情薄如纸了。
我一直相信,人间是有真情存在的。见诸媒体的很多暖心的人和事总是让我感觉这社会充满爱,充满阳光。于是每每看到或听到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丧失人伦的人或事,总有些愤愤不平,心里便想:这世上竟有这等人?但也无可奈何,又不能改变什么,只能对弱者表示同情,对不仁不义者表示憎恨了。
在英国彻底沦为美苏冷战的“小羊羔”,其国际地位不再风光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发出了感叹:“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其实,这句话尽管残酷,却也道出了国家现实。任何国家都不是国际主义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过是每个国家不同时期追求的利益不同而已。
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都是社会动物属性,都有利益因素在里面,中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后面又讲到:”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情怀为利休。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夜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这句话反映出世俗对利益的追逐已经让人情冷漠、亲情淡漠。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见利与义并非格格不入,而是可融可合的。
我们憎恨那些舍义为利而不择手段的强取豪夺,我们敬佩那些舍利为义而恪守规则的你尊我让,我们更愿看到利义双赢的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