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处的时候,难免要吵架,相互指责对方。但是批评对方也非常容易伤人伤己,伤害双方的感情。于是怀斯曼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训练自己养成一种思维习惯,每当想到对方的一个缺点的时候,就立即在后面加上一个“但是”。
比如,我丈夫可能很懒,但是他很幽默,总能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又比如,他性格是内向了一点,但是他会用其他的方式来默默表达他的爱意。再比如,他有时是比较粗心,但是这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这还挺让人心疼的。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婚姻幸福感爆棚的夫妻和那些婚姻亮起红灯的夫妻相比,他们在语言模式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那就是“但是”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婚姻美满的那些夫妻在表达对伴侣缺点不满的时候,更加喜欢用“但是”这样的一个转折来给他们的批评加上一个“柔光滤镜”,让批评一下子就变得不那么尖锐了。前半句刚骂出去,后半句就已经在为对方说好话了。
所以你看,“但是”这个词就像是一个缓冲垫,缓冲了批评的强度,也像是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对方的缺点和优点。这就让原本很刺耳的批评瞬间变得柔和起来了,甚至还带上了一丝心疼和理解。这就成了一种非常正面的心理建设,帮助我们巩固婚姻里的情感。
所以不论是在夫妻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也好,还是在跟其他人说起自己伴侣的时候也好,或者只是你在自己内心里想起伴侣的时候也好,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使用“但是”这个词,慢慢地养成下意识使用“但是”的习惯,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表达对伴侣的不满,同时也能够维护彼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