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刚来深圳的时候,有和顺丰快递合作过一些业务。当时顺丰已经开始布局社区商务,顺丰快递在小区里开了一个便利店。顺丰快递小哥说,顺丰已经在全国开了几千个店了。
不过那时候感觉这个便利店问题太多了,一个是商品的sku很少,东西摆放稀稀拉拉。还有就是收银员是顺丰快递人员兼职的,还穿着快递工装,整个体验和服务太差了。
还有一个就是选址问题,当时旁边就是一个华润超市,东西比它便宜,品种比它齐全,服务体验比它好。
如今几年过去了,顺丰这个社区服务项目应该算是失败了,基本上深圳的小区没看到几家。反观天猫和京东也看到了社区商务的趋势,也纷纷布局便利店,不过这些便利店只是换了个招牌,原来就一直开在那边的。
所以说天猫和京东智慧高很多,他们只是提供品牌logo、设计、供应链服务,这些是他们的强项,做为零售平台,他们本来就有很强的供应链体系。便利店的老板自负盈亏,调动了便利店老板的积极性。
社区商务就是用距离上的“近”,对抗物流上的“快”,从而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成为无法被互联网取代的商业风景。
互联网增长到一定程度也到达一定的瓶颈,据最新统计,目前互联网购物只占到20%多的份额,还有70%多的份额在线下。
所以这几年阿里频频收购零售品牌,大的手笔比如200多亿收购大润发,大力发展新零售。可见阿里决心之大,他们手握大数据,知道整个市场的行情和趋势。
小米的雷军也说了,小米16~17年的倒退就来源于对线下的不重视,当时阿里有不少布局线下的动作了。可是小米对此并无感觉。京东算是跟进比较快的,投资永辉,和永辉进行战略合作。
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快速的时代,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和快递已经算是世界前列了。比如我们在京东买东西一般早上买下午到,每日优鲜买水果生鲜这些一般一个小时到。
这些在其他国家都是很难想象的,在中国已经实现了。追求更极致的,战场就被划定在1公里的社区和100米的小区,距离消费者越近,约有竞争优势。
那这个社区商务趋势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首先,个人去开个便利店基本上是很难生存了,一般要加盟。这块已经被天猫、京东盯上了,品牌和供应链优势很难抗衡了。
加盟一般要多加盟几个店,利用多店的方式,要不其实和上班工作的收入差不多,也不会多赚多少钱,除非地段非常好的。
其次,有实力的品牌需要试点进行线下尝试,未来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趋势。比如一个朋友的女装品牌,年销售额10多个亿,也开始布局商圈的线下实体店。
虽然是重资本,不过你不做,别人做了。再过几年,你的品牌影响力也会逐渐下降。
最后,对于互联网的卖家来说未来产品线的布局,更要走个性定制产品,以及错开和社区商务的产品定位。否则,未来生存会越来越困难。
从未来的趋势来看,应该是兼容并包的,就看谁能离消费者更近,更快,服务更好。昨天看见钱大妈的群里,有一个38元送货服务,满38元马上送货上门。
已经是小区500米了,现在还可以免费送上门,基本上30分钟以内就可以到达。我们被伺候的太好了。那么这些事情都被商家做了,未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更快、更近、服务更好,我们不断地被满足,焦虑也是不断地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