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号下午到望京那边去面试e代驾,提前查好路线发现得近两小时的车程所以就走早一点到了那边再吃饭。到了一点左右,在面试的叶青大厦对面吃了吉野家就赶到叶青大厦面试点。当天面试的人不少,还有一些是社会招聘的,我们在休息室等待面试。等候期间我结识了几个同来面试的女孩,聊得挺开心。
等待期间肚子不太舒服,可能午饭吃的不太合适。我正要去面试的时候突然需要去卫生间,跟面试官说明了后,面试官给我指引了卫生间的位置,并说明之后我还在等候室等待。我解决完后就到休息室等待面试,换了另一个面试官来面试我,整个过程我都很愉快,并没有研发同学所提到的各种被虐,我的感觉就是跟他们聊天谈自己的看法,并且是谈我所喜欢的事物。并且他们都很有亲和力,跟他们交流是愉快的。这可能就是产品经理的魅力吧,沟通能力和影响力的体现。
面试后,不时会想起面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发现自己面试中的回答有一些疏漏之处。要是当时能要面试官的联系方式就好了,可以把自己的新想法与她交流。现在在这里写写印象最深的两个问题吧。一个是对代驾行业的看法,我是肯定这个行业的,只是当时的表达将代驾行业与出租行业进行了对比,得出了结论,代驾行业比出租行业在O2O这种模式上更有效能走更远,但是代驾行业的用户有限仅限于消费水平较高的用户,而出租行业却比较普遍,用户面更广。我表达完这个意思后一直跟面试官讨论,能否把代驾普及到低消费用户群,我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是若用户来回打车的钱比代驾便宜为什么还要用代驾。面试官笑了笑,让我自己来回答。现在想想当时自己不应该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定位好用户群体。我一直想着把代驾渗入到普通百姓,比如开车去火车站,然后代驾回来。却没有想到或许可以只面对高消费群体,这样用户定位不同需求也就不同,盈利方式可能也不同。我只是过度担忧,e代驾与滴滴打车的竞争了,潜意识里觉得滴滴打车太普遍了若做起代驾来可能用户群会比e代驾大。然而,我没有经过市场调查与用户场景的分类就这样直接提问,是不妥的。并且经过这些天的反思,回想与朋友的聊天发现,自己有些太关注公司宏观的发展,而对于一名产品助理来说,应该踏实地关注眼前具体的细节,具体的用户需求文档和原型制作,而不是去操心那些高层所该关注的事情。可能新手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吧,觉得要关注业界关注各种新闻,但是显然对于还未跨入门的产品人更应该关注实用的技术。当然,业界动态与公司发展也不是一点不用关注的,只是需要分清主次和重点。我也明白了,即使是应届生校招求职也是要展现自己踏实的工作能力,要靠谱做事而不是好高骛远。
另一个问题是计算一个卖煎饼的一个月能赚多少钱,我当时算出来一个月赚6万—10万,当时一直在计算卖煎饼的收入。事后,我发现不妥之处了,我应该计算的是利润,应该是收入减去成本,而我当时混在一起算了,没有算上房租、煤气之类的成本,没有分开计算。只计算了饼的盈利部分,当时重点考虑的是用概率估算饼的售出量,并且概率还给高了。导致计算结果比实际高了。真是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很多时候都会发生,做着做着就忘记当初的目标了而变成做事是目标了。不管做什么,要明白当初的目标是什么,目的地是什么,做事只是手段过程。时刻问问自己目标是什么。
总体来说这次面试过程很愉快,互联网公司没有让我失望。这次面试虽然自己并不完美,但是收获了很多。真希望还有机会跟那位面试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