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即林徽因去世的第七年,其夫梁思成迎娶了小自己27岁的林洙。消息传来后,金岳霖竟拿着一瓶酒、一碟花生米,到了林徽因墓前,枯坐了一宿。
金岳霖的举动让世人惊诧不已:梁思成再婚,他为何意难平?显然,他的“意难平”,是为了林徽因。
林徽因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子,第一次与金岳霖见面时,她就成功地吸引住了他。她在聚会中妙语连珠,聚会上的朱光潜、沈从文、巴金等一众名流都甘愿充当她的陪衬。
金岳霖发现,这个女子一开口,总能吸引住所有人的注意力,她总是有各种奇思妙想,她的语速是那样的快,以至于有些木讷的他还在想前一句时,她已经又讲了一堆了。
金岳霖第一次被一个女人的才情吸引,也难怪,林徽因的口才极其出众,从文学到建筑到音乐,她都能讲出自己的特色。她那天马行空的思想,对事物的精辟分析,令他折服。
他曾忍不住感叹:
“林徽因啊,她这个人很特别,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她还总能想到一些我们想不到的东西。”
结识林徽因后,金岳霖再看其他女子,已不再如往常那般。即便后来他在国外的女友追到国内,他也有些淡然了,同居了一段时日后,觉得索然无味的他,打发女友回了国外的娘家。也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交过女友。
之后,他开始了漫长的“逐林而居”的日子。在《金岳霖回忆录》中,他曾这样回忆那段日子,他说:
“从1932年到1937年夏,我们住在北总布胡同,他们(林徽因夫妇)住前院;我住后院,小院。前后院都单门独户。”住在一起时,他和林徽因夫妇非常亲密,就连吃饭也常是一桌吃,他在自述中说:“除早饭在我自己家吃外,我的中饭,晚饭大都搬到前院和梁家一起吃。”
他说:
“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七七事变’为止。抗战以后,一有机会,我就住他们家。他们在四川时,我去他们家不止一次。有一次我的休息年是在他们李庄的家过的。抗战胜利后,他们住在新林院时,我仍然同住……”
同住的日子里,金岳霖对林徽因照顾有加,他还经常拿着各种读物,用饱含深情的声音为林徽因朗读。每次讨论时,他也总努力带给她灵感。
因为金岳霖和林徽因夫妇长期同住,坊间竟传闻说:某次,梁思成出差归来后,林徽因对他说:“我有一个苦恼,我好像同时爱上了两个人”。这里的“两个人”,自然是梁思成与金岳霖。
根据坊间传闻,梁思成和金岳霖在林徽因说了这番话后,有过一番谦让:
“梁思成在思考一夜后说‘徽因,你是自由的,你也是理性的,你可以自己做出客观的选择,不管选择谁,我都会祝福你。’林徽因将梁思成的话完整告诉金岳霖后,金岳霖感慨地说:‘思成是真正爱你的,他愿意给你选择权,让你去选择自己认为的幸福,而不是自私的禁锢你,看来是我应该退出。’”
林徽因在写给好友胡适的一封信里曾这样写道:
“……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
这个“后来的另一个爱我的人”,只能是一直陪伴她的金岳霖了。
从林徽因的角度来看,相比梁思成,金岳霖更懂她,他们两人在精神层面的契合度,明显高于林、梁。
林徽因得了肺结核以后,金岳霖一边介绍名医,一边忙前忙后地打点,为了给她补身体,他甚至还给她买了小鸡。小鸡变成大鸡下的蛋,都用来给林徽因补充营养了。
梁思成对两人的关系似乎很大度,1946年2月,林徽因和金岳霖在昆明唐家花园后山的一座小别墅同住到了7月。当时,梁思成和林母及儿女都在李庄。
因为当时林徽因时常病着,好友费慰梅曾写信问起相关事情,梁思成收到信后回信道:
“老金和她住在一起(very bohemian indeed),她还雇了一个很好的女佣,她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我对她没什么可担心的”。
信中,梁思成还详细写到了两人同住的种种细节。
从这些细节来看,梁思成对两人的交往并没有觉得不妥,也因为他的大度,才有了这段让后世颇震惊的“三人行”。
梁思成的这种大度中,也许有他的无赖。不过,也只有知识分子,懂得多,看的宽,心胸非常豁达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人生苦短,少一分计较就会多一份安心,也正是他的包容之心,才留下了他们夫妻恩爱的传世美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