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向大家介绍一部讲述西藏的纪录片《极地》。
《极地》一共有七集,每集讲述三个人物,从而展开三个故事。通过这21个故事,它向我们展示了在这样一个最靠近天堂的地方,人们真实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高原,不止是一个地理名称,它也是地球上一部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域。极致的海拔,特殊的气候,极致的生存环境,造就了高原民族独特的生存生活智慧。景致在这片地域被上升到极致的视觉体验。然而人类的故事才是最精彩的篇章 。在这里面,‘对方’可以是一双鞋、一座山、一匹马、一块石头,也可以是一袋盐、一幅唐卡、一个人。所以放眼望去,离你最远的,是极地,离你最近的地方,也是极地。”
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一群人活得像神仙。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其中的几个故事吧。(涉及部分剧透)
(一)年轻的电影放映员——白玛(和他的好搭档马儿“赛冬”)
雨季来临之前,他要完成进山放映的任务。途中会遭遇经常出现的山体滑坡;过夜全靠一个简易的帐篷。前往目的地朗玉村,结果被断崖河水堵住了路,只好求助于当地的村长。
电话那头的村长说,“我马上找几个人飞过来帮你”。没错,真的是“飞”。
一条细细的索道,是村里唯一的通道。滑索下面就是坚硬的巨石和湍急的河水,近在咫尺的危险只是白玛的日常。即使如此,少年最大的苦恼也不过是赶路时候的大太阳而已。
“也渴望大城市,但真的好乱,比来比去还是觉得这里舒服”
(二)高原上的“三公主”——曲美卓嘎、白玛曲珍和次仁曲珍
她们是65年的闺蜜,彼此斗嘴、打趣,好不欢乐。现在,她们决定做一件大事——把用普尔姆(一种草药)熬成的天然面膜推广出去。制作完成后,三姐妹准备向过路的人们推广她们的面膜。然而一开始并不顺利,人们会被面膜黑乎乎的颜色给吓到。可“三公主”们并不气馁,最终有越来越多的过路人开心地涂上了面膜。
“希望后年,大后年,再加一年还能继续在一起”
(三)文部南村的年轻人——边巴扎西
边巴是个爱折腾、思维活跃的年轻人,他计划在村口立一个广告牌来吸引游客。为此他四处奔波,还采访了村子里的几位传奇人物,有会做梦占卜的雍仲奶奶、神奇的黑帐篷传承人旺堆,以及跳孔雀舞的爷爷次仁顿珠。终于,广告牌立起来了。上面画了四张大大的笑脸——“欢迎来到文部南村”。
边巴扎西渴望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找到沟通的方式。但立起广告牌,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当你站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头顶蓝天俯望大地,你会意识到生活真的就是天地和人而已。
那是一种纯粹的、圣洁的、未经修饰的美。它会让你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会轻易唤起你对美好最柔软的渴望。
他们信奉神灵,从自然中获得的东西都是神的馈赠。这种信仰让他们对于自然始终抱有一种敬畏之心,每一次索取都伴随着祈求与感恩。用多少取多少,不能贪得无厌、不能浪费。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心中仍保有对这个世界最大的真诚。他们尊重生命,觉得此生为人是最大的幸运。也会为踩死一只蚂蚁而自责、忏悔;要一直做好事,希望死后能进入天堂。
藏民们的生活,简单、朴素、识趣且知足,这不就是生活的原本样子嘛!
《极地》讲述的是最真实,最平凡人是故事。它跨越了时间的张力,地域的差异,把一些很质朴的东西植入你的心里。像是一次顿悟,让我们对人生有了一次洗涤般的思考。
影片中的每一个主人公对于自己做的事情都非常的认真。这种认真只是纯粹的关注于那件事情本身,例如表演藏戏、绘制壁画等。他们不会把关注点放在这件事会为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带来什么影响上,这是区别于我们的想法的。因为我们总是喜欢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一些事物一些放大的价值,总是关注于一些被想象出来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容易快乐。换句话说,藏民们活在当下,所以他们更容易快乐。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活在焦虑之中,因为想要的太多。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互联网的话,我们的生活就跟平行时空一样,构成我们生活的要素也完全不同。只是因为互联网,把它们揭露到了我们面前,给予了我们生活在同一空间中的假象,给予了我们也要过上那样的生活的焦虑。
希望看完《极地》的你们,能了解到:原来,生活并不只有眼前这一种形态;原来,还有一群人这样思考,这样看待自然和生命。
无关对错,只是个人选择的不同。得失之间,便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