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和上个星期一样的套路,先简单的了解一下作者。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此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莫泊桑患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莫泊桑于1893年7月6日逝世。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3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项链》、《羊脂球》还有《我的叔叔于勒》在我的印象里,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学过。
好了,下面来费曼一下这一周的内容。这一周有四篇小说分别是:《鸡冠》、《蛇蝎美人》(小黑书中信版是这么翻译的,网上也有叫《保罗的女人》。)、《奥托父子》以及《公墓妓女》。
第一篇小说《鸡冠》大概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场大型狩猎活动举办在即。前一天晚上,贝尔特夫人笑吟吟地对男爵说道:“男爵,如果您能猎杀野兽,我给您准备了点儿东西。”
其实我看到这里我就特别好奇这位夫人准备的东西是什么?
接着,男爵如愿杀死了一头野猪,轮到夫人兑现诺言了。当人们正在享受野味的时候,男爵和夫人二人避开人群来到院子过着两个人的世界。
当号角声断了,他们走到卧室里,男爵正在和夫人亲热,但是,夫人突然仿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离开了,而男爵就直接睡过去了。
到了佛晓,男爵被一声鸡鸣给弄醒了,当他看到女主在他身旁时既然忘记了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而女主说:“没事,就是一只公鸡打鸣,你接着睡吧。先生,没您的事。”
其实当我看到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正在亲热是,为什么她又突然的离开时,我有点迷惘,可是看到后面结尾的时候,我想我明白了,我的理解是,女主人公突然看清楚了她们之间的爱情其实是虚幻的,就跟后面一声鸡鸣,男主人公醒了,可是断片了,这应该可以相呼应吧。
第二篇小说是《蛇蝎美人》。莫泊桑早年受教于福楼拜,同福楼拜一样,追求细节的逼真准确与形式的完美。《蛇蝎美人》的开篇,莫泊桑细腻生动的笔法,将 19 世纪法国市民社会的声色犬马展现得淋漓尽致,历历在目犹如风俗画卷。
若论莫泊桑的尺度,他的老师恐怕也要甘拜下风。《蛇蝎美人》描写对纯真、热烈的理想爱情抱有幻想的富家青年,因不堪女友与他人混乱的肉体关系,而发疯自杀的故事。情节、笔调富有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现实中的莫泊桑也同他的作品一样,活得热烈,是个性情中人。他私生活混乱,终其一生饱受生理、精神疾病的双重折磨,最后困顿而亡,如同其作品中的人物一般。
《蛇蝎美人》大概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其实很简单,简单的说就是:参议院之子保罗迷上了妓女玛德琳,却在青蛙滩目睹玛德琳和另一个妓女波丽娜鬼混在一起,其实也不是鬼混,其实玛德琳是一个gay。于是他跳河了。两个妓女问清情况,转身就走了。
其实看完这一篇故事我为保罗感到不值,保罗对玛德琳的行为,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舔狗”。为什么要为一个同性恋,以及一个不怎么爱自己的人自杀呢?如果是我我会直接放手。当然也有可能是爱之深恨之切吧,这个不做过多评论。
莫泊桑笔下青蛙滩宁静的傍晚充满缱绻的柔情,被爱情折磨得不堪一击的男主角注视着这个女人,眼角挂着泪花,整个画面充满了“沁人心脾的忧伤的诗意”。
还有,我在知乎上看到这这么一段觉得这个作者理解的非常好,我就把它复制过来了。一下就是知乎的内容。
保罗对面同性恋的情感波动为什么那么大?看到玛德琳与波莉娜在一起为什么甚至选择了自杀?这或许是这篇文章中最不合理的地方。
从文本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女同性恋更多的是看热闹,没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而在当时的法国,女同性恋也并不是不能提及的词汇。法国女同性恋文学就有十六世纪的路易斯拉贝,十九世纪的乔治桑,而更多的还有男同性文学——纪德,让热内,普鲁斯特。
因此当文章以一种糜烂的气息开篇,乳房屁股醉汉舞蹈,“一到这儿就能嗅出这全是世界渣滓”,“这里流泻着愚蠢荒唐的东西,散发着市场的假意殷勤和无耻欺诈”,女同性恋的出场也仅仅是半斤八两,她们并不特殊,甚至她们已经被大多数人私底下接纳,同时与当时的气氛融洽相处,但保罗的情绪却一下子上涨——“全力吹响”、“表现出一种男人的嫉妒、一种深沉的、本能地而又混乱的愤怒”、“气得嘴唇颤抖,结结巴巴”。他为什么那么生气,如果是因为糜烂那一开始他为什么不生气,莫泊桑没有写。还是因为感觉男性权力被侵犯了么?实在不太合理。尤其是在看到玛德琳幽会时,他想到的是“另外一个,哪怕是个男人呢!”难道是个男人他就不觉得被侵犯了么?或许现实中更多男性更愿意接受女朋友选择女性而非男性。
然后就是保罗的自杀,的确看上去比较合理。保罗是个年轻人,还未长出胡须的那种,文本中又讲到他“天生多情敏感”,他对玛德琳的感情就像是“一个明智的男人,匍匐在一个寻常女郎的脚下,根本无法解释她身上有什么天生的主宰大权”。面对热爱的女人做着他厌恶的事情,一时间的冲击,年轻人的冲动,绝望与痛苦地催使,让保罗选择了一种“逃避”。
但这又未必仅仅是这样。
首先保罗与波莉娜第一次交锋失败,保罗背对着她们凝望水面,“用神经质的手指抹掉在眼角聚成的眼泪”,和玛德琳拥抱时“眼角还挂着泪花”。然后是舞会,找不到玛德琳,“他柔肠寸断,泣不成声,不得不停下脚步”。看上去都很像一个懦弱的胆怯的甚至是无能无力的男孩子,但是当目击玛德琳的幽会,一边质疑自己在做什么,一边以嘶吼为结局跳入了河中。他可以不选择死亡,他或许应该在质问的时候停下来倒头痛哭,可是他却选择了更神经质的方式。但是这种选择是有铺垫了,早先他就观察到了河流,观察到了被鱼钩划死的奄奄一息的鱼,但这些铺垫和表现都带有一种病态感。
除了保罗,周围的环境也充斥着病态的感觉。尤其是舞会中,“一对对跳舞的人面对面,发狂似得又蹦又吵,退踢得很高,一直举到舞伴的鼻子上”,“蹦跳时裙子飘起来,露出内裤”,“摇晃肚子,摆动屁股,抖动乳房”,“那些男的则蹲下来,学蛤蟆的样子,做出猥亵的姿态”,与之相应的是纯净干脆的自然描写——“就这样,月亮很快离开地平线,冉冉升空,越升越高,绛红色随之渐淡,化为黄色……”保罗就是看着这样的景色而失了神,与其说是因为向往,更偏向一种神经质地注视,将一直压抑的情绪暂时放下,陷入另一种痴迷。
而文章中还有很多不合理性,恰如大部分的留白。如玛德琳与波莉娜的前尘往事,玛德琳以往的同性倾向,文本中波莉娜的第一次出场引得保罗的咒骂,而玛德琳情绪激动地“像是为自己辩解”,而玛德琳见到波莉娜,第一时间喊出来波莉娜的名字,而波莉娜则说道“我的心肝儿”,莫泊桑做出了铺垫,但他却不肯加上一句两句提供更多的信息。
而对保罗的留白更甚。
所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莫泊桑的梅毒。文章中的情绪过于夸张,对于某件事的极端厌恶,情节上的荒诞性与不合理性都让我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疾病,那么莫泊桑呢?
《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中写道,莫泊桑在1877年发现了自己的梅毒,他坦言不讳,甚至和波德莱尔一样夸耀着自己终于得了梅毒,然而梅毒带给他的是半瞎,神经痛,失眠绝望抑郁,有时候又会产生万分莫名的兴奋,从莫泊桑的惊悚小说中能明显感受到梅毒对其的影响,尤其是《奥拉尔》——恐惧执着,神经恍惚,死亡。
我觉得这种情绪影响了这篇小说,也影响到了保罗这个角色。
回头再看保罗——“身材瘦溜,脸色苍白”,像是潜意识在表明保罗的神经紧张,有种极端地神经质,对女同性恋的厌恶,突如其来的掉泪,没有男性气质,最终以偏激的方式报复玛德琳。
但是为什么保罗偏偏仇视女同性恋呢?莫泊桑了解女性,看《羊脂球》就可以知道,但是莫泊桑作为一个男性,他同样不尊重女性,他甚至传染梅毒。他渴求爱情,但是自身的原因,他或许获得不了。而他又对女性以一种肉欲的视野对待,让他不肯定女性。女同性恋之间的爱情既包含肉欲,却也同样包含着一种比异性恋更鲜明的纯净的爱情,获得不到却同样不肯定的人有可能以一种嫉妒转向厌恶的情绪对待。
或许保罗就是这样一种情绪的体现,对真爱情的追求被女同性恋的出现打破,宁愿不存在真爱情,希望另一个是男的,以此用男性的压迫取代女性之间的爱恋,从而肯定自身爱情的价值。但是最终他是失败的。
结尾,“玛德琳的头偎在波莉娜的肩上,仿佛找到了庇护所,是一种更体贴可靠、更亲热信赖的温情”,她已经忘记了对保罗死亡的愧疚,而陷入了对波莉娜的依偎之中,这正是保罗不想面对、莫泊桑不愿面对的真实,而保罗选择死亡,莫泊桑用笔写了出来。(知乎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020549/answer/764871130)。
接着说一下第三个小说《奥托父子》。故事大概是这样的:老奥托打猎时,枪支走火,被自己的猎枪打死了。临死前,他嘱托儿子小奥托去看望情妇。星期四,小奥托真的去了,发现老头子的情妇为自己生了一个弟弟。下一个星期四,他又到那吃了午饭。他们相约下一个周四再一起吃午饭。
这故事很简单,但是我看完没什么感觉,就回答了小打卡里面的几个问题,好像有一部电影,可惜没看,所以感觉这个故事太简单了,反而不是很好费曼。
不过看完这篇故事之后,感觉有点乱伦呀,本来是父亲的情妇,父亲死了,可是最后感觉儿子也爱上了这个情妇。
那就炒剩饭吧,吧那个问题在回答一遍。
这个故事中人物的困境有那些?
1、老奥托的困境:他有一个姘头(情人),一只没有告诉他的儿子,直到死的时候才说出来。
这是由于老奥托的原配妻子死的早,他又不想续弦,但是也不想一辈子就做一个单身狗,所以就找了一个情人。
2、对于小奥托来说他的困境我认为有一下几个:
①、突然多了一个后妈(不知道该不该这么说。)
②、突然多了一个弟弟,这让他既忧虑,又烦恼,同时有感到很温暖。
③、他喜欢上了多奈小姐。
3、对于多奈小姐也有一下一些困境:
①、得知自己所喜欢的人突然死去,有点接受不了,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如何度过,未来该何去何从,一片茫然。
②、最后她应该也喜欢上了小奥托(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第四篇小说是《公墓妓女》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男主人公在墓地遇到了一个“孀妇”,于是勾搭上了。一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个墓地,却看到那个女人又成了另一个军人的“遗孀”,且勾搭上了又一个五十多岁的丧偶军人。“我真想知道,那天她是哪位墓主的孀妇呢?”
看这个文章全英文的时候,我用翻译软件把这标题翻译了一下,结果这该死的翻译软件把它翻译成休息。后来我把中文版翻译的找出来看一下,中信书店翻译的的是《公墓妓女》。
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是就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要叫公墓妓女?我还以为是《聊斋》一样是一部神话或者是魔幻之类的小说,看完之后才明白《公墓妓女》的意思就是,女人到公墓去勾引那些失去配偶的男人的意思。
当我看到女主人公的男友是一个军官的时候,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电影《魂断蓝桥》,里面的女主人公就是接到了自己的爱人去世的消息才沦为做妓女的(虽然她的爱人还没有死,最后回来了)。其实这篇小说跟《魂断蓝桥》一样,都是悲情戏剧,不过我感觉《魂断蓝桥》比这个还要悲情一些,这篇女主人公至少在最后又找到了爱情。
《公墓妓女》文中描写了一个聪明的妓女,突发奇想到公墓里去勾引那些因为失去了某个女人、情妇或者妻子,渴望得到昔日爱抚而心情忧郁的男人们,她则依靠这公墓里复燃起来的怀旧情感赚取利润。
《公墓里的妓女》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那些高洁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在某些人身上已逐渐庸俗化,以至于完全消失了。莫泊桑所塑造的这个妓女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对人类高尚道德品质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