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典型”的非典型臆测

        文/更生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非典型”与SARS无关,在这里可简单地理解为“非正常”。

        当今,信息十分发达,舆论宣教,网络造势,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时间观点、绯闻、炒作满天飞,令广大受众,特别是传统的、受主流意识熏陶的老百姓眼花缭乱、莫测高深。而充斥其间的大大小小的“典型”,如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更让人如雾里看花,难辨真伪。

        譬如某些典型人物,通过各种媒体,像电视上的巡回报告、报纸上的事迹材料、互联网上的人物专题,那架势,让人感到这被宣传的“典型”绝不是一般人,那是神呀!所有的,只要是人能碰到的困难都被他解决了,只要是人脑能想到的好事都被他做了,几乎达到“非人”的程度。更令人吃惊的是,其他的人,包括“典型”周围的同事,甚至平时高不可攀的领导,仿佛都是他的陪衬,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共同干着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

        除此之外,一些“典型”人物的选择确实很典型,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或者说存在着千篇一律的东西:这个“典型”非死即残,而死者居多;其亲戚家人困难重重,或上有老母下有幼儿,或配偶下岗待业、收入微薄,抑或子女残疾、无人照料,而此“典型”必全然不顾,即使父母亡故、妻子临产、儿女病危也只能是“强忍悲痛”、“化悲痛为力量”,依然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典型或有重病在身,但必不示人,且忍病痛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还不断问及未完成的工作或已完成工作的效果如何等等,不一一枚举。

        还有,“典型”周围的人,但凡有对着摄像镜头、采访话筒讲话的机会时,必对“典型”赞不绝口、佩服之极,说到动情之处,甚至涕泗滂沱,悲恸、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大有甘为去死(残)的劲头。领导会说,该同志是单位的楷模、标兵,履职尽责,任劳任怨,不讲条件,不计得失,是个老黄牛,他的死(伤)是我们的巨大损失;同事会说,某同志人品高尚,乐于助人,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榜样,他的离去我们很悲痛,我们永远怀念和他相处的日子;家人会说,他(她)活着时候只知道干工作,家里什么都不操心,现在说没就没了,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可怎么活呀!

      有人曾说,我们大多数的人,包括诸多顽童都毫无例外地具备了一种特色的品质,那就是双重人格,在某些场合,他们说的往往和想的、实际做的不一样。再说,现实中的人们大多善良地奉行着“为逝者讳”,都说人死如灯灭,无论生前如何,当“盖棺论定”时,往往会夹杂着善良的感情,好人那是万般的好,不好不坏的人可以“七分功三分过”,即使是坏人也会“功过相抵、不作无谓争论”了。

        这恰恰为某些“能人”提供了炮制“典型”的机会了。大凡活着人,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在人们眼皮子底下混,是人是妖都心知肚明,不好过分吹捧;即使现在是好人,谁也不能担保今后他不会变成坏人,就像现在的“清官”,谁能断定他有生之年不会被“请喝茶”、不会犯“七情六欲”的事儿,宣传有风险,炒作须谨慎。所以呢,死去的人,理所当然的成为“典型”的不二选择。

        因为死人安全。

        一是死人不会说话,无论你怎么说,他也不会反驳,断不会从棺材里蹦出来“义正辞严”地说:“别信他们胡诌,他们说的不是我,而是他们需要的人。”

        二是死人不再有犯错的机会,可以永远地“活在人们心中”,直到“乾坤淆乱”没有了宣传价值的时候。

        三是众人“为逝者讳”、“为尊者讳”,大凡一个“正常”的人不会无聊到到处去说一个与己无关的死人的“坏话”,更不会冒着“跨省”的危险去告权贵们的“黑状”。四是死者家人不会傻到自揭“家丑”,更不会傻到拒绝一大笔抚恤金或“烈士”家属的光荣称谓。

        于是,制造“典型”的“能人”们便省去诸多风险,几经折腾便赚得盆满盂溢了。

        谁会热衷制造“典型”?

        一是深谙官场规则的领导。凡是好大喜功的领导,大多喜欢宣传,有事儿没事儿整点儿事,整个先进典型,以宣传当汇报,实践证明,大多可名利双收。适逢单位死了人,特别是英年早逝的,单位便迎来了宣传旺季,单位领导会适时地组织一帮写手(下文有介绍),加班加点,搜罗万象,把一个普普通通、猥猥琐琐的人吹成新时代的旗手、万人景仰的楷模,再把所谓的领导政绩充斥其间,于是提高了单位形象,扩大了领导的影响,收获肯定是不小。更有甚者,单位出了责任事故,死(伤)了人,某些领导为了逃避处罚,会授意写手们捏造事实,把事故责任全部推给风雪雷电等大自然,硬把冤死鬼美化成舍己救人、可歌可泣的典型,欺上瞒下,瞒天过海,结果往往是,该受处罚的主要负责人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甚至得到提拔重用,该受处罚的直接责任人得到各方呵护,逍遥法外;被吹成典型的死人获得了生前绝无可能得到的荣誉,其家人亲属也会非常惊讶地得到一大堆好处。真可谓是皆大欢喜!

        二是好事的媒体记者。当前,各媒体良莠不齐、明争暗斗,抢市场夺利益,大有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之趋势。竞争,调动了广大媒体从业者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个别人的贪欲。记者,曾被冠以无冕之王,其地位不可小觑。但来自同行的竞争、自我生存的压力,让一些“王”们也常担忧能不能完成报道任务,能不能搞出一些立竿见影、轰动一时的东西来。于是,一些不甘清贫、好事的记者们,抛弃道德和良知,利用所特享的舆论平台,极力玩弄着“天赐”的话语权,削尖脑袋寻觅、炮制各种(好的和坏的)典型,迎合着“主流”,迎合着俗人私欲,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贪欲。

        三是不甘寂寞的写手。这一小撮儿人号称“笔杆子”,在文字方面有“点石成金”的能耐,他们是“典型”的直接制造者。他们基本上背叛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训诫,整日浮想联翩,闭门造车,在撰写空洞的汇报材料和夸张的领导发言稿之余,还会捕风捉影地杜撰一些典型事迹来,找门子托关系力求报纸上见字儿、电视上见影儿。这些自诩“甘于寂寞”“为人作嫁衣”的写手们,其挑灯夜战、伏案疾书要么为个人出名,要么为谄媚领导,最终还是为了永恒的名和利。

        以上的文字,即使被诟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会坦然。毕竟是“臆测”,就当是痴人说梦吧,较不得真儿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54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0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8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9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85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07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45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9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1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4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41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72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6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4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58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