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看到这首词,很喜欢,于是上网百度了一下,更加深了对苏东坡的理解,现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的第三年,即公元1082年9月。因为爱说真话,苏轼的仕途之路历尽坎坷、屡遭贬谪,但也因此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同时写诗也能招致灾祸,一些反对苏轼的人在他的诗里断章取义地摘取一些句子陷害他,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入狱。出狱之后,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际上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都受到束缚。
苏轼谪居黄州时,住在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后来他在附近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真性情。在这里他种地、写诗、游玩,忘情于山水之间。
读这首词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诗人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坦然处之,倚仗听江声。静夜沉思,有豁然开朗之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不如忘却烦恼,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小舟,随波远去,度过余生。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让人读出一种飘逸、浪漫的情怀。
书中是这样写的:
他一时兴起,唱词一首道: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谣传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而下逃走了。这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他大惊,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他立刻出去,结果发现苏东坡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