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内容
在莫高窟第428窟东壁门北壁,绘《须大拏太子本生故事画》,这幅故事的情节发展绘成上中下三段,从上至下呈“Z”形走向。
西秦沙门圣坚翻译的《佛说太子须大拏经》中有对这个故事的详细记载。
故事是讲:过去若干世,叶波国太子须大拏乐善好施,有求必应。他的妻子是邻国的曼坻公主。
一日,太子出游,见到病残贫苦之人,决心救诸他们,他得到父王的允许后开启国库库救济贫民。千里之外的民众也都闻讯而来。
叶波国有一头莲花白象,力大无穷,能力敌雄象六十,被视为国宝。敌国国王想除掉这头白象,听说须大拏尽其所有施舍于民。于是招募八个梵志,前去求索白象。
须大拏犹豫再三,但有求必应的诺言在先,也只好将国宝赠与梵志。此事传出去后,朝野震惊,国王愤怒至极,立即惩罚太子去六千里外的檀特山中静思己过。
太子将自己的资财作为最后的施舍后,携妃子及两个子女启程。沿途又数次遇到婆罗门请求施舍,须大拏先后将马、车、衣物尽皆施舍。行至半途,又遇到旷野大泽,粮食和水都没有了,但太子仍然坚定地向檀特山走去。
帝释见其如此艰辛,变化出一座城郭闹市及一切衣食伎乐奴婢童仆,劝其留住。太子说,父王命我往山上思过,违命逗留非孝子行为。于是穿城而过,多日后,到达檀特山,拜见了在山中修行的阿州陀仙人并在其住处旁边结草为庐,以瓜果为食,静心思过。
再说,鸠留国有一个婆罗门,相貌奇丑,年四十才娶妻,但他的妻子却端庄秀丽,人见人爱。每当他的妻子到井边汲水时,一些市井少年都在她旁边讥讽她相貌丑陋的夫婿,并对她调戏耍闹。
美妻哭着向丑婆罗门倾诉,并说,如果不给她找一个奴婢代做一切外出劳作的事情,绝不与他同居,并以自刎相威胁。
丑婆罗门无奈,只好赴檀特山请求须大拏将他的子女施舍给他做奴婢,侍奉娇妻。太子虽有不舍,但仍然将子女捆送给了丑婆罗门,任由丑婆罗门鞭打驱使。
当时太子妃正在山中采果,预感到灾难将至,急忙返回。帝释为成全太子施舍的善心,化作狮子阻碍太子妃的归途。待丑婆罗门远去后,太子妃归来不见子女,痛不欲生。须大拏苦苦相劝,妃亦认命,从而安静了下来。
帝释欲试探太子布施的诚意,也变成一婆罗门,求索太子妃。须大拏亦把太子妃给他。此时帝释复原形,将太子妃还给太子。
当丑婆罗门驱赶二小儿回家后,其妻见子女尚幼,无力劳作,更难忍受奴役鞭打之苦。骂丑婆罗门无能,命其速速将他们卖掉。
丑婆罗门驱赶二小儿至叶波国城内,恰好将两个孩子卖给了国王。国王的孙子失而复得,也想念太子须大拏,于是遣使接太子夫妇回城。
敌国得知太子慈善,亦归还莲花白象,并送以金银珠宝。太子仍将白象送给邻国,两国修好,化敌为友。
太子回宫拜见父母,并将所有库藏尽数布施。须大拏太子即是前世的佛陀,他乐而好施,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故而今世成佛。
2、壁画内容
莫高窟第428窟的这幅故事画以横长卷形式绘制,由于故事情节较多,画工将所有故事绘成上中下三段,从上至下呈“Z”形走向。
上段从左到右绘辞别父王出游、请父王开库布施和八个梵志求施白象撒个情节。 中段从右至左绘梵志骑白象而去、大臣控告太子施象、太子被罚去檀特山思过、临行前布施、辞父王、臣民相送等情节。
下段从左至右婆罗门乞马而去、求车而去、乞衣物而去;太子及太子妃背着子女前行;帝释化出一座城郭请太子留下,太子穿城而过;抵达檀特山,结庐修行;太子将子女送给婆罗门,子女绕树不愿意往前走,被婆罗门鞭打。后续故事情节未画。
1、婆罗门形象丑陋,张牙舞爪,强行索要大象,气焰嚣张,如市井无赖;
2、婆罗门骑象而去,画面中七个婆罗门骑在大象身上,手舞足蹈,洋洋自得,行走在三角形的山林间;
3、须达拏赴檀特山前最后一次施舍,画面中太子面前一人捧着衣服躬身致谢,其身后上方已得布施的两人各背一个大包袱,又有一人出迎接过包裹。画面中呈现出的似乎不是百姓喜得布施,而是发横财后的贪婪和自私的情态;
4、婆罗门骑马而去,婆罗门摸着头,回头望着须达拏,洋洋自得而去;
5、婆罗门求车、求衣,画面左侧是婆罗门站在太子前求车,得手后拉车而去,画面右侧,太子把各人的衣物尽予施舍;
6、婆罗门肩挑衣服,得意而去;
7、须达拏夫妇肩膀上背着子女穿过城郭,这座城郭就是帝释化成的,房舍、门前有弹琴、拨箜篌的乐伎迎接,太子背负子女继续前行,摆手示意,表示拒绝入室;
8、须达拏在檀特山修行,画面左侧绘太子及太子妃跪在阿州陀仙人前,请求指点。画面上方,太子及太子妃结庐修行。右下方太子的子女与猴子和羊等动物玩耍。
图中下方,太子妃挑果篮,帝释化狮子阻碍妃子归途。画面右上方,丑婆罗门于草庐前求太子施舍子女,太子应允。子女绕树不愿意前行,丑婆罗门牵着被捆的子女,扬鞭驱赶。
此外,在莫高窟第423窟、419窟也绘制了此故事画。其中第423窟窟顶的须大拏太子本生故事画的情节用山作为间隔,不至于各个情节之间混淆,色彩以青、蓝、红、白四色为主,敷色淡雅。整个画面清新,人物身材造型也渐渐向唐代过渡。
共描绘了26个故事情节:
1、太子及太子妃在宫内;2、婆罗门求象;3、太子施象;4、国王罚太子去檀特山思过;5、妃誓与太子同往;6、太子请求不是自己家财七日;7、布施、8、辞别父母;9、大臣百姓送别;10、求车;11、求车;12、婆罗门拉车而去;13、婆罗门求衣;14、15、尽施全家衣饰;16、背负子女前行;17、太子不留在帝释所化的城郭;18、到达檀特山,向阿州陀仙人求教;19、结庐思过;20、小儿子骑狮游玩;21、丑婆罗门美妻在井边遭调戏;22、美妻哭诉要找奴婢;23、丑婆罗门打听太子所在;24、太子送儿女给丑婆罗门;25、小儿女被卖到皇宫;26、国王接回太子及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