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曾经这样评价他:“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置身市尘,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
得以这么高评价的人,就是现代文艺大师丰子恺,他师从弘一法师,学贯中西,成为著名的现代画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他的画妙趣横生,让人会心一笑,以小见大,寓意深刻,“如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情味”。
巴金也说过,丰先生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保佑一颗纯洁的孩子心。
《岁月忽已晚,灯火要人归》以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了浮光掠影的悠悠岁月,在蹒跚的生活中,与家人相伴的温情时刻。
01真实纯洁,以父之名的眷恋
丰子恺除了文学绘画方面造诣深厚,作为父亲,他满怀爱意,把生活的细节浸染在笔端的字里行间和漫画里,飘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最深的爱就是“她在闹,他在笑”,这恰好是四个子女和丰子恺的写照。他对待孩子充满温情和耐心,在他们的哭闹中感觉甚是可爱,以父之名,给予他们最好的陪伴。
他描述瞻瞻:外婆从普陀山给你带回的小泥人,你鞠躬尽醉地抱着,有一天不小心打碎了,你的号哭比大人破产、失恋的悲哀还要真切。
在孩童纯真的世界里,他捕捉每个幸福的瞬间,相对于黄金时代外界的纷扰,他更喜欢停留在与孩相伴的风景。
02人生如梦,我亦梦中人
梦境是人心里的反射,甚至会探索梦的预兆。似梦非梦的状态,人们往往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
丰子恺晨间似醒非醒的时刻,梦中晓得自己做了个梦,这种状态,很多人都有同感。
在他独自照顾两个小孩时,每天都是在孩子入睡后再开始创作,往往到后半夜才休息。而孩子们却天一亮就在他耳边催他起床。往往此刻,他一面听见他们的呱噪,一面继续在梦中遨游。
他们在丰子恺耳边疾呼“爸爸,起身了”,他立刻从梦境中回到现实。这时,他就会让孩子们高歌一曲,他蒙头找回梦的头绪。一边是梦中事,一边在孩子的歌声中知道这是虚幻。
梦游的“假我”,伴孩子的“真我”,人生如梦,我们虽是梦中人,但终究有醒来的那一刻,毕竟“真我”的存在才是踏实的人生。
03人生苦闷,常怀赤子之心
人之初,对外部的世界并不知情。当长大成人,这个心灵还是那个儿时的心灵,即便经历压抑和打击,炙热的情感被折磨,但是依然深植于心灵深处,也许我们苦闷的正是这一点。
我们会寻求寄托,来释放压抑的心灵,艺术就是最好的呈现方式。在艺术创作中排解处世的苦心,展示“真我”的生活,认识自己奔放的生命,这也是丰先生的真正所想。
他以绘画的方式对待世界,教人学做孩子,保有童心,而长大后的“童心”即是“趣味”。
小孩子的纯真世界,生活的本身就充满着趣味。丰先生期望父母和老师培养孩子纯洁的“童心”,用纯洁的心领受世间万物,选择而行。
大千世界,宇宙亘古,认识人生的恰好是这颗纯洁的心,人生至情至性最高愉悦的也是这颗心,这便是“赤子之心”。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赤子之心便是孩童的本心。
《岁月忽已晚,灯火要人归》精选40篇丰子恺散文,集结绘画,涵盖家庭和育儿,成长和艺术,用温情的文字抒写人间情味,传承家的温暖。
丰子恺的作品总会让我们感觉是在和一位心怀赤诚的长者交谈,愿我们都能在他有趣的文字和绘画中领悟温暖有爱的生活。
[if !vml]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