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年糕小记

8年将至,疫情又紧,被迫居家。大把的时间不再吝啬,于是也学众人网购了江米面大枣,索性蒸糕,让光阴染上味道。

先把红枣放进热水里小煮片刻,再烧一壶热水烫面。滚水汆进面里,用竹筷来回搅和,面就浮起暗香。稍凉,再下手把颗粒均匀的生面与熟面揉合。

面粉搓成絮状,醒面的时间里将枣控水、去核儿。然后上锅,放笼屉,铺笼布。铺面,撒枣,如是三次。盖盖,蒸半个小时即熟。

蒸汽喷涌,在锅盖四周氤氲弥漫,滋滋挂着响。踱步几圈,带甜味的枣香就扑鼻迎面了。这时你会觉得四周都是温馨的,明亮的。

打开锅盖的瞬间,热气张牙舞爪,笼罩了整个厨房。隐约可见,洁白的面儿,深红的枣……深吸一口气,香!闭了眼,我分明看到了母亲,正围着锅台,把一双竹筷插进了蒸腾热气的糕里……

儿时的记忆,犹如暗夜里乍现的昙花,明艳,难忘。

母亲在那间黑黑的矮矮的厨房里蒸糕,可没有我仔细。她是直接把面放到秫秸秆穿成的粗篦上的,怕周边漏面,围锅圈补放了白菜帮。一熟的馒头二熟的糕,母亲说着,会掀开盖子,趴在热气上面翻搅。每每这时,我也凑上来,嗅嗅闻闻,张开小手:“娘,让我也尝尝熟了没有。母亲翻我一眼,“小馋猫,顺手插起一块糕递到我手里。

得了糕,飞也似地出屋,远远地看烟雾从黝黑的窗棂子里钻出,看母亲在烟气袅袅中忙碌,觉得那有烟火气的厨房才是世间最美丽的地方。

年糕出锅,是父亲大显身手的时刻!他系着围裙,煞有介事的把香油滴进一碗水里,把案板抹湿,我瞪大了眼眸,看父亲将糕块儿一点点瓦到案板上,趁着热乎劲儿,蘸水、捧按。也许是太烫,父亲的手总是忽然躲开,再蘸水,再按。我好奇:“水里为什么放油呢?他答:“闻着香吗,然后继续捧、按,一会儿功夫,锅空了,案板上排起一排圆圆的糕饼,像士兵列阵,神奇、壮观、好看!

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提前备好案板,盛水,滴油,涂抹。所不同的,没有像他那样一碗一碗向外瓦。而是提起笼布角,将糕倒扣到案板上;也没有像他那样庄严,在案板上排兵布阵,只是将圆圆的糕捋方,抹平。下意识觉得水中放油是为了不烫手不沾手不沾案板,或者就是童年的一份记忆,父辈的珍贵传承,亦或本应如此吧!

无从知道!只晓得年糕凉凉,热气跑尽,就能切片。切片前,需在案板上起糕。可是,任我怎么把刀背插进糕与案板的缝隙,都起不动。年糕仿佛吸到了案板上,敲打也无济于事。怎么办呢?直接切!切一块儿撕扯一块儿,虽慢了点,但能感知它的韧劲,粘性,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切好。

再看看手指头,隐痛,红肿起来。将手指头高高举起,轻轻划过满案板红白相间的糕片时,一道道笑的波纹在眼前荡漾开来,漾出一片绿的海,一片清新的涟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村里人平时的生活粗犷写意,总喜欢谦卑地对别人说自己不讲究。可一到年节,家家户户却一板一眼,该有的美食与器物丝毫都不...
    心理咨询师李淑菊阅读 3,942评论 2 4
  • 几片年糕,牵引绵绵温情,教我更加珍惜眼下的亲情。 说起年糕,很多北方的人可能更多地会想起超市里成包的条状或片状的年...
    拾秋兔阅读 3,150评论 0 1
  • 软糯可口的年糕条,绝对是韩餐的大亮点。DIY起来简单又好玩,快快和小朋友一起动手试一下吧! 我们仨,来自北大和清华...
    博士育儿三国志阅读 5,367评论 0 0
  • 年前,恰好有点儿糯米粉,顺手做几个山药馅的大糯米团子,撒点炒熟的黑芝麻,随便炸炸,黄灿灿的,个个在锅里都冒泡鼓出个...
    维扬之水阅读 5,118评论 0 2
  • 西安有甑糕,只是关中人咋都念不清zèng字,硬要读成jìng糕。甑,是铁甑,关中地区非常古老的一种蒸锅,用铁甑蒸的...
    扬子居阅读 2,999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