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地方开门见山,山清水秀。是广西一个小山村,青瓦房类似四合院结构,方方正正中间留个红砖铺地的天井,逢雨季养有鸭子的人家把出水口一堵,鸭子就很方便游泳了。 我家厨房对面有间房子,没看见过有人开门。那时大概五六岁的我问爷爷,爷爷用羡慕的口气回答:“那个人考上了大学,住到城里去了。”
那时我时常托着脑袋想,城里是怎么一个样子?会不会经常停电?买东西是不是不要跑很远?要不要挑水喝?……只是从爷爷的口气揣摩,那应该是个好地方。于是,好好学习考大学住到城里去的愿望在心里生根了。
大概是我八岁那年,我们家搬到了一个国营农场的一个分队,离街市近了很多。那时是个崇尚工人工作的年代,父母跟上了。父亲的学识在我眼里算渊博的,父亲工作之余会教我们读诗写字,白话版朗诵古诗特别有诗韵。那时父亲教我们写字是用水写在凳子上,在刮平的沙地上练。那是段幸福的时光,父母的行为犹如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父亲热爱园艺花卉根雕文学……我是被潜移默化的那个孩子。只是年轻气傲的我没能听进父亲很多有用的话语,以至于一路颠簸一路唏嘘!
大学梦因为种种没圆上,都说孩子是父母未了愿望的延续,对孩子弥补我曾经的缺失,希望给予他们更好的条件,让他们能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教育孩子我不马虎却没有方法。课外阅读我多会买国学经典,只是孩子们都没有如我愿去看。 忙于生计的我更加没有精力去监管他们看。
直到今年初遇上育心经典,知道有个137累积法,知道了“知”与“行”的重要。才决心放下一些过去认为很重要的事,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未来会在简书分享一些关于育儿、养生等方面的我自己的收获。希望能影响可以影响的同频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