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是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出,一言蔽之:“为最多数人谋取最大化利益”。
边沁的功利主义是谋取大部分人的利益,从另一角度说,就是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去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他认为所有的商品、价值都可以用一个统一的价值来衡量,甚至,连生命也可以标价的;而关于此,其实自己还没有很明确的标准和方向。
关于功利主义本身。
一方面,功利主义是为了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其实从宏观层面而言,功利主义下的社会应该是很美好的,因为最大程度地获取了利益,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损失,也就是最大程度下获得了幸福。但是,却不禁问——怎么衡量?多数人的利益一定比少数人的利益多吗?多数人的同意,就是真的可行吗?多数人所认可的评价标准就一定是对的吗?但是,集体的暴政情况也不在少数,而现在经常涌现的“道德绑架”也是一个反击的缘由。功利主义的为集体利益最大化,就有点像站在人类的制高点上去考察、去调配,但,每个人的衡量标准都不同吧,我们都不是上帝,那谁有权利去批判谁对谁错呢?
但另一方面,很多时候鱼与熊掌终不可能两全,总是要为大局考虑做决定,可能因此不得不牺牲,而若是牺牲一人可救三千,那似乎也是不得已之中的很值得。
关于是否可以量化。
功利主义主张的是一切都可以量化,包括生命,甚至为此做了调查。对此其实无法接受:一个人的生命,金钱怎么能够衡量得出?即使再艰难,若为了钱,把自己都卖了,那人与动物之间又有什么区别?人,最珍贵最重要的是应该就是人的尊严吧。感觉用金钱来衡量实在是太市侩。
而一转念,这观点虽然感觉有些势利,但是不是也真正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呢?在还不成熟的世界,过于依赖内心的道德是不是太天真?毕竟人性中还是会有些隐藏着的恶念,过于坚持道德而不愿采取一些手段,是不是也算一种消极?是不是会回避掉一些问题?信仰虽高尚,但还是需要面包做基础。这些手段,虽然难言难接受,但实际上的作用也不可置否,是吧?
这两个问题,不仅仅是内心道德的碰撞,延生到商业,也是不可小觑的严肃问题。在商业社会,这样的功利主义理论会不会导致极端的利己主义?是不是就会演变成极端的为金钱利益是图?福特汽车明明知道自己热销的汽车存在的安全问题,但在权衡利益之后,仍是选择继续生产不改进;艄公挟尸要价,哪怕面对的是为了救人而落水身亡的见义勇为者家属。确实,这样是最大化了商业利益,生命赤裸裸地标上了价码;但是,这样的社会,即使再发展再繁荣,即使再发达再进步,也不过是巨大虚拟的泡沫,冷冰冰的机器人。
商海茫茫,面对的是最直接的利益,纸醉金迷间如何保持自我?如何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