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漫无目的的刷微博,忽然看到一篇《为什么我们的友谊总是无疾而终》。我安静地看完整篇文章,那一刻,我的心被里面的故事触动了,深深地。
故事的情节与我的故事何其相似,尤其是那一句:我终于明白,原来友谊的疏远并不取决于地理位置的距离,而是我们资源的不均。是的,“门当户对”不仅仅指的是爱情,还有友情。这是我在失去一个自认为感情不错的一个朋友之后悟出的“道理”。
那个“朋友”,暂且叫A吧。跟A相识在小学,初中在一个学校,在一个宿舍住过一年,当时感情不算特别好,也不差。后来高中分别,每周都会互相写信,感情反而比在初中更好了。大学在同一座城市,她就读的学校是一所自考性质的大学,管理的比较松,很多学生都在校外兼职,她也不例外,在一家公司兼职销售。由于形象好气质佳,能力也不错,任务完成的比其他兼职人员快且质高,市场部总监破例上报公司将其转正进入市场部,没过多久她成了市场部总监,原来的总监辞职了。再后来,公司被行业内的一家龙头企业看中并收购,她也顺理成章的成了这家大公司最年轻的高管,那几年,北上广深跑了个遍,收入也大幅增长,北上广深的房子,上百万的车子都有了。在外工作很忙,所以学业几乎无时间来打理,在一次很重要的考试(涉及到毕业证能否拿到),她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代替她去考试,对于一个考试从未作弊过的人来说,这是很惊心动魄的一件事了,我想拒绝,但是想想平时她对我也很照顾,就答应了。那样的考试对我来说非常简单,所以成绩不错。那个时候,我想,我们可能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吧。
然而,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
我考研失败,想外出找工作,刚好她在北上广深,我打算去她那借住一段时间,找到工作就搬走。她说,她的一个朋友刚好去了她那里,也是去找工作,等她朋友找到工作搬走了我再去。当时我很天真地相信了,于是自己跟同学去了另外一座城市。我们的友谊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我们继续保持着联系。再后来,我去她的城市出差,坐在机场大巴上给她打电话满腔热情地告诉她我来到她的城市了。之前她告诉我,她现在的工作已经很轻松了,时间自己支配,只要我到她的城市就算是工作日她也有空来接待我。
然而,她说,明天要去郊外玩一天。而我,第三天上午的机票,当时虽有一股失落感,但是没有做他想。只是再去到她所在的城市,我不再告诉她,悄悄地去悄悄地走。
渐渐,我们的联系不再那么频繁,我发给她的消息她回复地没有以前那么迅速,或者就是一个笑脸或者“呵呵”。我把这种困惑说给一个年长的同事听,同事第一反应是:你咋那么笨呢?人家现在跟你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跟你有啥好说的?我当时还反驳:我们人事好多年了,关系好着呢!同事“呵呵”一声。
如今,我细细反思这段“无疾而终”的友谊,终于明白了友谊的疏远是资源的不对等。A,一个大公司的高管,而我,一个默默无闻的最底层的小员工。A旅游去巴黎去日本去丹麦,我旅游去三峡去鼓浪屿去华山。我们的共同话题还是以前怎么怎么样,时隔多年,这样的话题逐渐失去了光彩,我们的聊天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或许有人说,不是的,我跟我的闺蜜朋友差距也很大,但是我们的感情依然如故啊!是的,我不否认这样的友情的存在,因为我也有这样的朋友,不管我在顺境还是逆境,对待我的心从未改变。
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加,我开始明白大多数所谓的“友情”是种等价交换。简言之,你越是优秀,你身边的“朋友”也就越多。“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如果你默默无闻,身边还有一两个朋友,请真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