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乡镇工作,增效基层治理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同横亘在基层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不仅消耗了宝贵的时间与资源,更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的召开,再次吹响了向形式主义宣战的号角。对于乡镇工作而言,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基层活力的关键所在。

        一、明确权责边界,优化职能配置。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担着繁重的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任务。完善制度体系,首要在于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权责边界,避免任务层层加码、责任无限下移。通过优化职能配置,确保乡镇政府能够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办大事、解难事,从根本上减少形式主义的生存空间。

        二、强化制度执行,确保政策见效。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于已经出台的减负政策,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这要求乡镇层面不仅要加强自我监督,还要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三、注重实绩实效,摒弃唯指标论。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当以群众满意度和实际工作成效为核心,摒弃单一依赖数据指标的传统做法。在乡镇工作中,应更多考虑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以及是否真正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此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四、鼓励创新探索,宽容合理试错。乡镇工作复杂多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因此,考核体系应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在探索性工作中出现的非主观故意失误给予理解和宽容,鼓励干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大胆尝试,以实践检验真知,推动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制度体系与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是为乡镇工作减负增效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让乡镇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促进发展中,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责,增效更提质”。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共同开创乡镇工作新局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