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隆重召开,这一会议无疑为深化作风建设、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指明了方向。其中,“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主题,更是直击要害,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
形式主义是基层工作的一大顽疾,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往往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工作成效。要根治这一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构建起一套能够有效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推动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要能够准确反映干部的工作实绩,更要能够引导干部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上来。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干部之所以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前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某些偏差。比如,过于注重表面文章、忽视工作实效,或者过于强调短期政绩、忽视长远发展等。这些偏差不仅误导了干部的行为方向,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因此,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首要任务就是要纠正这些偏差。我们要建立起一套以工作实效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工作实际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考核的长期性和全面性,避免片面追求短期政绩而忽视长远发展和基础工作。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那些在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给予应有的表彰和奖励;对于那些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工作不实的干部,则要严肃问责、坚决纠正。通过这样奖优罚劣的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然,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听取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切实将工作重心放在服务人民群众上来。
总之,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深化作风建设、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