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炎黄子孙,是汉族人民,我们所奔赴的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未来,但与此同时,我们只有谨记本源,方能实现汉名族的复兴。
汉族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欧洲无数朝代兴衰更替时,我们汉名族依旧伫立不倒,前人的辉煌我们无法参与,仅能从汉家衣裳,礼仪中窥得些许汉族人的气魄。
每个朝代都拥有自己的汉服体制,风格各不同,但毫无疑问,它们都代表了法律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而汉服虽以庄重大气为主,但它毋庸置疑又是因人而异的,它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往往因人而异,绝不仅限于简单大气。
相比于欧洲各时代服饰的大同小异,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流传至今,汉族的传统服饰以一种正常的演变过程衔接各个朝代,但也有着不变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因而我们可以断定无论是从衣裳形制,还是从具体内涵上来说,唐朝出现的胡服,以及清朝出现的旗袍,马褂并非汉服。它们所拥有的仅仅是便捷,而丢失的是法律制度,缺少的是历史积淀。
汉文明垂事独立,然而,在涯山之战后宋朝灭亡,数十万的黎民百姓以身殉国,何其惨烈!其中不乏文人匠人,曾经辉煌的汉文明因此倒退六百多年,不复往日荣光。甚至被日本视为蛮夷,面对外辱,汉族人大多数麻木苟且,我们千年而成的民族精神也不复存在,华夏一定程度上在涯山之战后似乎就消失了。
所幸,明朝的建立使得汉文明得以休养生息,虽然难及宋朝的辉煌,但是也为汉文明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使汉族的衣冠体系得以恢复,让中国在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此时的汉族虽然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意气风发,开拓创新,崇文尚武的精神,但又有一种志强不息,不居人后的风气在无声地孕育。因此,明朝的脚步远达海外,粮食的引进利民利国,文人的思想绝不仅限于天圆地方,武器也并非只有长缨短刀,火器不在话下。
但让人叹息的是,清朝从建国至鸦片战争时期,对于明朝遗留的火器海舰没有丝毫改进,在这一方面,清朝所做的甚至称不上学习,他们只能说是抄袭,以致于连完善都吝啬,更别说推广。因此面对外界,他们只能闭关锁国,沉迷于汉族文明冰山一角带来的强大,沾沾自喜,自欺欺人地妄称天朝上国。后果可想而知,清朝纸质的外壳被英国用火炮轰破,顿时皇族弃城而逃,而军队竟带着大烟妄图以长刀相抵,何其可笑。再观岸上百姓,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拍手叫好,反帮外敌,这有能怪谁呢?
纵观历史,汉服的兴衰在无声中反映了汉名族的兴衰,应证了汉文化的起起落落。因而,既然我们想要复兴汉名族,培养民族精神,为何不从复兴传统服饰,研究传统礼仪开始?毕竟华夏复兴,衣礼皆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