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金阁寺》。
最初是读到了三岛由纪夫的一句话:【我既鄙视表现精神过度怠惰的便便大腹,和精神过度发达而微露肋骨薄胸的肉体性特征。可却又纵容自己,告诉自己,我与他们相仿的思考,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是有意识的。我透过鄙视另一种形态的自己的他人,将自己推向一个高尚的刑台。】
我很受感动,因为这种想法长时间以来将我推入了一个痛苦而矛盾的循环。一方面我认识到我这种『黄雀在后的上帝视角』思考方式不过是一种自我高尚化特殊化的把戏,一方面这种意识也同样陷入了这样的思考方式。这根本上是一个死循环。
而有人过早地向我透露了解脱之道——谦卑。虽然我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反正也做不到。
然后就找了他的《金阁寺》来看。男主是一个对美有偏执的人,其他的讲不清楚,我在他的卑劣中看到了自己,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或许有一天我会谅解自己。感谢三岛。
摘录一句——【如果人只过度思虑美的问题,就会在这个世界上不知不觉间与最黑暗的思想碰撞。】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美是非人性的存在,所谓的艺术。爱也是一样的。它们和人性的交点是什么呢?是毁灭。是瞬时间炸裂开的,吞噬一切的火焰。因为人类受时间的束缚,所以美是不存在的,真正的爱也是不存在的。它们是无限的概念。
而使人类与美绝缘的,其实是【希望】。
“让母亲变得丑陋的……原来就是希望。这种希望如顽固的皮藓,潮乎乎呈淡红色,不断使人发痒,不输给世上任何东西地盘踞在肮脏的皮肤上。这就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希望。”
希望是一切苟且的源头,是生存本能的表现形式,是让哲人如野兽般挣扎的枷锁,是肉体对精神的背叛。诚然是希望让这个世界变得不美,被希望洗脑的人们却歌颂它。
我虽然厌恶从来无法一蹶不振的自己,厌恶因为新鲜空气和阳光而骤然变好的心情,这一切使我浅薄又愚钝。可是没有希望的世界是什么样呢?
那么多影视剧中的大魔王所渴望打造的世界(写这句的时候我想到了奇异博士)具有相似的特质——黑暗,永恒,反人性,巨大的力量。这与《金阁寺》中提到的美是一致的。
这在影视剧中被定义为【邪恶势力】,而人类用爱、正义与希望消灭它们。可是《道德经》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宇宙法则的运作规律崇“节能”,耗能且低价值个体的牺牲是微不足道的。
在三维世界的生物身上却奇异地产生了【希望】这种东西。生发于自然法则,却在三维的层面呈现出与法则矛盾的姿态。不完美的事物囿于本能【希望】渴望存活,又受限于法则,撕扯中痛苦不堪。
书里提到【南泉斩猫】的公案。是说南泉寺庙内争夺一只猫,住持斩猫。赵州听闻此事,一言不发,头顶草鞋走了出去。猫象征着美,因美具有魔性,摄人心魂,于是住持将其斩杀。而赵州之举意为【无用】,因为美的魔性通过毁灭其物质性无法根除。物质性是局限的,真正摄人心魄的魔性隐于黑暗之中,就像隐没于奢华的黑夜中的金阁寺。
为什么主人公坚持烧掉了金阁寺。到底是为了在毁灭中完成美,还是为了获得解脱,我还要再想一想。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能获得解脱。不拘于物而洒脱自在。”
如果改变世界的仅是认识,行动是否还有完成的必要?
“今后我应该做的事是徒然的,我的力量变得不惧怕白费了。因为是徒然,才是我应该做的。”
答案到底是什么。
…
请去读一下《金阁寺》嘛。不食能看完的书,一定是好书。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