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努力,我可以完成任何事!”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出来的。”
“比如说?”
“数学题。”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并不是一个考验记忆力的学科,死记硬背在这里是行不通的,更需要有“数学思维”。
当孩子有了数学思维,他可以将生活与知识关联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并印证数学知识。
那么,生活中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
发展孩子的空间思维
生活中能与数学产生关联的点实在太多了。孩子走路、上楼梯、在家吃零食,这些都可以让小朋友练习数数的机会;当孩子认识图画,开始用水彩笔画圆、画方、画房子时,都是他们在了解最基础的几何学;给孩子讲故事时,他们知道了“城堡里住着王子与公主”或“桥下游过一群鸭”这样画面。
这些与空间相关的概念,塑造了孩子对于世界的最初看法,而空间的概念,在几乎所有思维中都有应用。有研究证明,关于空间的思维,也是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基础之一,所以鸭鸭思维的教具盒中也包括立方体积木块,让小朋友通过组合型形状来提升空间思维。
让数学思维成为孩子的“直觉”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把他理解的事物与数学联系起来,例如《熊出没》这部动画中,光是熊大熊二就蕴含了数学概念。
孩子们会了解到“两只熊”这个数字概念,同时还需要分辨出“大与小”,认识排序的概念,光头强与熊大熊二的对立关系。
儿童作品中的数学概念,往往需要家长帮助解读,孩子才能明白其中的思维知识,而这就需要家长用心去挖掘其中联系了。
例如绘本书《萨尔的蓝莓》中,萨尔将蓝莓扔到桶里,家长此时可找出一个罐子和弹珠为孩子示意。邀请孩子一起做小游戏,他闭上眼睛听你往罐子里扔多少个弹珠。
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与数学的联系还有更多方式:
玩玩具
积木和乐高可以让孩子组合形状的典型玩具之一,在玩耍过程,还会建立起对事物大小与数字的认知。沙子、黏土也是一种非结构化的玩具,能帮助孩子发展测量概念的基础。
孩子在玩时,家长可以提供塑造主题,例如搭建一个家里的房间布局,或是去奶奶家的沙盘路线图等。
家长只要愿意与孩子讨论他的作品,孩子会更有热情的投入其中。
多观察
生活中的各类物品,除了结构可以观察外,还有材质、重量、体积等方面,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就从这些习以为常的小事开始,以椅子为例:
培养孩子的数字认知,椅子有几条腿,家里有多少椅子;
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椅子有什么功能,后面的靠背是做什么用的;
培养孩子的空间能力,椅子为什么是这个样,和它相似的物品是什么;
培养孩子的结构能力,椅子为什么不会倒;
增加孩子的信息储备,给孩子看椅子、板凳,带孩子了解椅子的不同种类(用途、样式等)。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要借助思维课程,也需要父母的积极引导,通过与孩子的沟通、玩耍等形式,建立起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特别是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加孩子对数学的认同感。
鸭鸭思维,3-8岁数学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