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所有学习和工作效率低的人,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一到要做事的时候,就会感觉全世界的风吹草动都是诱惑。
长期?持续?稳定?努力?做不到,做不到。
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勤奋和努力都是在耗费时间,成效低下而又疲惫不堪。
勤奋能决定的只是下限,真正决定人与人上限差距的,是你能否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贯注。
而这才是那些优秀的人身上真正拥有的特质。
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几乎可以忽略全世界,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
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们往往可以一天十多个小时持续这样,经年累月、从不懈怠。
这才是隐藏在勤奋表象背后的真正特质,一种更本元的能力:专注。
十个小时的勤奋,也比不上一个小时的专注。
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相对于勤奋之类的东西,专注更像是一种天赋,一种自发行为。
同样的家庭环境,同样的父母,两个孩子一起学习,也可能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
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清北学霸们,则几乎从小学起就总是比同龄人注意力更集中,更能够抗拒外在诱惑,保持高效率学习的时间更长。
现代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这种能忽略干扰和抑制冲动的注意力系统,一般在小孩儿 3 岁时开始发展,8 岁时达致成熟。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专注能力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了,而有些人(大约 10%)甚至天生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
他们甚至连一两个小时的专注都做不到。
现代社会里专注是一种极其稀缺的天赋能力。
而稀缺,意味着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我在初高中时候,就开始懵懵懂懂地意识到,专注很有可能是一种天生的能力。
有的人就是整天学习看书,也不觉得累,更不觉得痛苦,所以能够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而我一旦学习超过两个小时,就会感到痛不欲生。
上课时经常走神,自习时喜欢干别的,教室里门被风吹开,我也通常是第一个转过头去看的人。
但在高三的时候,因为强烈地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意愿,我终于爆发出了强大斗志。
寒假里,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就着一盏昏暗的白炽灯,从早到晚看书学习。
没有暖气的南方,我双手生满冻疮,冷到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在院子里跑两圈,累了就趴着睡,睡醒了接着学。
那时候我就知道,虽然天生专注力不强,但通过意志力,我仍然可以强迫自己保持注意力集中。
后来我看心理学才知道,原来专注包括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套神经系统,分别对应着「本能驱动」和「动机驱动」。
自下而上,比如你跑步、打游戏的时候,不需要做什么也能集中注意力,也不用多努力,这是本能和天赋的领域。
而自上而下,就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需要克服内心的懈怠、克服外在的诱惑,时刻提醒自己。如果没有极强的动机,是很难做到的。
说实话,大家都到这个年龄了,早过了天赋的积累和开发期,如果还想依靠本能就可以做到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拥有多强烈的动机,你才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