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桐庐天一琴社学习斫琴,虽说是学习,但是对小白的我更像是参观。
琴是我先生在玩,玩了两年也见了些名堂。这两年,我们喜欢上了中国古典️艺术上的一些东西,工作结束后他弹弹琴,我写写字,很能得一番乐趣。
本以为斫琴无非是功夫个时间,接触了斫琴师才知道健康也是斫琴的代价,除了工匠一般会出现的颈椎问题和腰椎间盘问题,对生漆的过敏几乎也是无法避免的。一张好琴的产生要结合天地人三者的元素,而即便在本地表现完美的一张琴,过了黄河也可能因为环境变化整个垮掉。斫琴师耗费青春和健康,三四年做了把琴能否得到市场认可还是个巨大挑战。二售价百万的琴真正是否都出于名家还是出自代工也未可知。
无论在哪条产业链,最底端的总是做辛苦活得工人,斫琴也许做爱好可以一玩,做工作也是苦活。
每次看琴演出,风光的琴师身后谁能友看到斫琴师的辛苦?这两年琴市场发展的十分好,2008年前,全国弹琴的不过几千人,那时候的电视剧有古琴的镜头经常出错,我曾看到已精致著称的大明宫词里,张易之也是擦护琴弹反了的。2008年后,古琴火了起来,真正开始走入寻常富人家。中国人一向能把所有事情做成生意,大家看到古琴这么火,一把琴能卖这么贵,斫琴也成了热门的手艺。这次来听课的好多看起来都是生意人,图得也是想法子赚钱来的。只是这斫琴要花的功夫着实不小,我等要做生意的,还是老老实实赚个中间商的差价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