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微信里面增加了搜一搜、看一看的功能,我们会在晚上睡觉或者早上起床时,习惯性打开“看一看”来浏览你的专属新闻。
现在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服务的企业,太过于“讨好”客户,这里的“讨好”多少有些贬义成分存在,因为过于讨好客户会让自己失去应有的“灵魂”,导致的后果就是,当谈到“匠人精神”的时候,让人习惯性的联想到德国的徕卡,英国的江诗丹顿,甚至连日本的马桶盖都让我们人排起长队购买。
我们的匠人精神代表有哪些?
嗯......,古代的鲁班应该算一个,还有四大发明。现代嘛,得知乎上搜一下,脑子里实在冒不出来,可能我比较自闭。
某泰车企为“调侃”一词创造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原因可能跟“匠人精神”的反面比较密切一些,所以经常在“看一看”里,能看到某泰产品被调侃的新闻,以及因车祸造成的恐怖视频和图片,“看一看”里通过大数据为我们推荐的你想看的种种新闻的这种方式,也就是以上胡扯的起因。过分讨好我们的胃口,往往会导致我们看不到真正的“新闻”,看到的总是这些充满浓重大数据味道的“私人订制”。
看过车祸造成的恐怖视频和照片这条新闻下面,刚好有一条介绍XX烧烤店的广告,据说30多名员工,地址就在XX附近,叫什么名字记不得了,各种美食烧烤一应俱全、看得直流口水。
为什么这两条新闻刚好在一起?为什么看完令人恐怖恶心的车祸图片后,这条介绍美食的新闻能让我们更加垂涎欲滴?还会让我随手点上一支烟?
其实,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恐惧管理”理论。
研究发现,当我们意识到有恐惧产生时,我们会更容易屈服于各种诱惑,就像是在奖励和减压的承诺里寻找希望和安全感一样。
因此,恐怖车祸新闻的背后安排一条美食广告会提高我们想去品尝这家烧烤店的欲望,和烟盒上的警告会提高烟民抽烟的欲望是一样的道理。
抽烟带来的肺癌、死亡会让烟民产生一种焦虑,这种焦虑会让吸烟者用默认的方法缓解压力——吸烟。
天啊,这是什么逻辑。
但根据我们所知的压力对大脑的影响,这却是合理的。压力引发欲望,并使多巴胺神经元在诱惑面前表现得更加兴奋。所以,当烟民看到烟盒上的警告时并不会想到戒烟。即使烟民的脑子里出现了一句话“警告:吸烟会引发癌症”,或是意识到自己在和死神抗争,他们大脑的另一部分也会尖叫“别担心,抽根烟会让你更快乐!”
根据“恐惧管理”理论,图片越是吓人,就越会促使烟民用抽烟来缓解焦虑。
有时候,“恐惧管理”带来的不是诱惑,而是拖延。
我们是不是有一直拖着不去完成的报告要写?那只是因为懒得动一番脑筋,懒得搜集素材而已,我们是不是有一直拖着不去解决的客户投诉,那只是因为没有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害怕投诉升级,而不敢去面对而已。
如果你总想推迟或总是“忘记”去做某些事情的话,这是不是因为你无法面对自己的脆弱?如果是这样的话,正视恐惧会帮助你作出理性的选择。
因为,改变我们能理解的动机,总是比改变我们看不到的影响要容易。
《自控力》 — 〔美〕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读
豆瓣 - 西蒙·佩吉(Simon Pegg)
以上言论,虚实共存,如有侵犯,没想好呢
微信公号:明信片墙上的明信片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