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衡老师昨晚在朋友圈分享他长期写作的感触时,谈到写作也是磨练心性的过程,我深有同感。
目前,他已坚持日更写作600多天,文笔越来越好,文字对别人的帮助影响也越来越大。只是其中过程的漫长和艰辛,可能只有如衡老师自己心里清楚。
最近,在我坚持日更写作170天后,明显感觉没以前写的那么顺畅,原来攒下的写作素材基本耗光,现在有些捉襟见肘,开始为写作主题和素材而发愁,好几次日更变成夜更,直到晚上十一点还在码字。原本热爱的写作,怎料突然间困扰了心绪,滋生出烦躁和焦虑情绪。
之所以如此,恐怕是自己的心态出现问题,打乱了写作的节奏。
我之前写的成长系列故事,大部分素材结合自身的职场经历和成长过往,信手拈来,不用脑洞大开,展开太丰富的想象。然而,当写到第五十篇时,可取的内容已经用尽,立刻断了题材,有种失去方向的感觉。
或许这就是写作的成长之路,不可能一劳永逸,越往前只会越艰难。
为写作题材苦思冥想的同时,每日练笔又成为心里的一种执念,认为越是写不出来,越要用力写,千万不能停下来。
关于写作,我曾经有过反复尝试的经历。坚持太不容易,放弃就在一念之间。2019年6月9日停止在公众号更文,直到去年11月6日才重新开始,可想而知曾经写作中断时间会有多长。
中途停下来,写作的手感和既有文采便会慢慢减弱,更重要还是心劲一点点消逝。我以前调侃自己,不经意间把写作丢在看不见的角落里,并没让生活变得快乐,日子过得更加惬意。
反而,重拾写作后,才仿佛找回自己,一颗躁动的心有了安放。
有过深刻体验,更觉写作的珍惜。只是这件事,相当磨人。
众所周知,写作不能一蹴而就,提升文笔的过程相当漫长,需要笔耕不辍,坚持不懈的练习。
这个漫长过程,对心绪影响很大。写不出来,心里很着急,无法平心静气。许久都写不好,无人问津,心情烦躁不安,容易患得患失。
写作要练笔,更要练心。练笔的过程,需要沉下心来,慢慢变好。如果心浮气躁,总被欲望牵扯,写作无法集中精力,也不可能长久。
写作水平的提高,还需要磨练心境。作者的内心境界,往往决定着文字高度,他对生活的觉知,思考的意境,都映射在文字当中,关乎写文的质量。
既然如此,写作在路上,练心还得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