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的颜色,新鲜的声音,新鲜的气味而跳”,这句话来描述沈从文的诗人气质再恰当不过了。
沈从文是个画家---大处着眼,小处着笔。
文章一二自然段,他先给画个框,图上黄昏时分刚落完雪的冷色调;河的沿岸画上几块黛色如屋的大岩石,有的大石头旁露出了躲匿在其下的半条小船,正当的泊船处仅剩下这一艘小船,没有石头做风雪屏障;两岸是高大壁立的山,山头有一抹黑---微明的天空衬出那轮廓大概是竹子吧;最显眼的,莫过于那悬挂在半空中的吊脚楼,灯光从窗口、壁缝漏出,仿佛在告诉看画的人---这里面的故事精彩着呢。
沈从文特会讲故事---不经意间带给你感动。
第三自然段,他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的讲着河岸边水手的故事。水手们烧火,做饭,吃饭怎样怎样。饭后就是休息时间了,有的犯了烟瘾的抽抽烟,烟抽完了还不解闷的就上岸去了,爬上半山上吊脚楼的房子那边,找寻着自己的熟人熟地,烤火谈天。“陌生人自然也有来到这条河中来到这种吊脚楼房子里的时节,但一到地,在火堆旁小板凳上一坐,便是陌生人,即刻也就可以成为熟人乡亲了。”听着他讲故事,平和里感动自然而生。
第八自然段,讲到天黑了是,沈从文说,“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太喜欢这个“占领”了,他就像是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一样,用童话般的生动语言,引人入梦。
沈从文是个哲学家---画中画或者梦中梦引人思考。
第八自认段,吊脚楼屋子里木板壁上贴着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的一小部分的题名录。“他们各用一种不同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且同样的来到这些屋子里,坐在火边或靠近床边,逗留若干时间。这些人离开此地后,在另一个世界里还是继续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中人发生关系以外,与一同在这个世界其他的人,却仿佛便毫无关系可言了。他们如今也许早已死掉了;水淹死的,抢打死的,被外妻用砒霜谋杀的,然而这些名片却依然好好的保留下去。也许有些人已成为富人名人了,成了当地的小军阀,这些名片上却依然写着催租人,上士等等头衔。”
看着现在,思考过去,想像未来。他在时间的长河里前后瞭望,想象着,对比着,思考着,碰撞出一种让人对人生,对时间的陌生感和沧桑感。
文章中,沈从文的画家特长,讲故事本领,哲学色彩在多处都有体现。比如描写唱曲子的妇人吊脚楼里的陈设及情景,讲述临船上“那个人”这个夜里发生的故事,还有对那一行不曾见过的寂寞的足迹的思考......
沈从文的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他的诗人气质,这种气质不同于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般心灵的自由激荡,他的诗人气质更多的是对自然人性的捕捉,对那种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的怀念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