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因为我读书少,还是根本我们国家的文化就是存在某种程度的断流。
反正,虽然我是中国人,可是我对中国文化里的很多东西都一知半解。感觉自己根本就是一个假的中国人。
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1
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古时有成人礼。但是,我们是否都知道古时成人礼在几岁?
有人说18岁,有人说20岁。我今天才知道,男孩的成人礼和女孩的成人礼在不同的年龄。
男孩的成人礼叫冠礼。在20岁。举行成人礼时,放下幼时的总角,再细心盘在头顶上,用发簪束好,这叫结发。然后由宾客加冠,戴上帽子。20岁的男孩子,虽然已算成人,但身体还弱,所以称弱冠之年。
女孩的成人礼叫笄(音同“及”)礼。在15岁。笄是好看的簪子,女孩把头发簪起来,跟男孩一样,也叫结发。所以,女孩15岁叫及笄之年。
2
成人礼对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男孩的成人礼意味着男孩从此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利,有了参军打仗的权利和义务,有了参与祭祀的权利。男孩子的成人礼还意味着可以结婚成家了。
女孩子的成人礼则就跟许婚有关。
为什么把未婚的姑娘说成是“待字闺中”?
因为成人礼上,男孩要取“字”,就是我们在读中学时老师让背的“李白,字太白”的那个“字”。女孩在成人礼上也要取一个“字”,女孩的字里还要加一个别的姓氏——那个和她定亲的男方的姓氏,如果此时她没有定亲,那么就取不了“字”,要一直“待字闺中”。
这是待字闺中的由来。
3
还有,中国的酒文化在古代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也像现在这样不停劝酒劝到对方醉倒为止吗?
什么是大校场?我曾经住在大校场机场附近五六年,可我从来不懂大校场到底曾经是怎样的?可不是一句古时练兵之所可以概括。仪式隆重到让我想起今天的各种阅兵式。
中国古时也有庆祝丰收的“感恩节”!中国人把它叫做什么?中国的“感恩节”在什么时候?有怎样的仪式和活动内容?后来为什么没了?
我们经常听说的“礼坏乐崩”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礼坏乐崩?
……
再有,我们常把去睡觉说成去见周公,这周公到底是谁?
周公的成就只是《周公解梦》?还是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政治人物?
……
4
古书《周礼》、《仪礼》中的内容涉及了所有上面的这些疑问,且涵盖更多更广泛的内容。而《周礼》、《仪礼》相传就是周公所作。
我们大部分人不可能有心力去通读《周礼》、《仪礼》,但我们可以去读《诸神的踪迹》。
在《诸神的踪迹》-《周公》篇里,我们可以将上面的这些疑问一一解开。得到全部的答案。
《周公》篇不仅讲述了周公的故事,更讲述了诸多中华文化习俗的由来和原先应有的样子。作者根据周公的《周礼》、《仪礼》以及儒家的《礼记》中的描述,用现代、通俗却十分优美的文学语言复原了古人岁时活动的各个生活场景和各种礼仪规范,美好如理想之国!!!
5
虽然我们已经不可能回过去重新遵循这些古时的习俗和礼仪,但是,懂得这些可以连接起我们心头的很多知识碎片,会让一些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得以解疑释惑,并因此能更多了解我们的先人,从中寻找我们中华文化的基因。
我要做个真正的中国人,尽力去了解我们中华的文化,所以,需要阅读更多相关的文化历史书籍。
《诸神的踪迹》作为一本普及读物是一个很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