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工作过两三年的职场人,或多或少的与几十个同事共事过,有印象的正能量的伙伴肯定不少,但负能量爆棚的人你也一定记得几位,毕业五年,源于HR职业对人的敏感,今天我来列举位我遇到过的有“鲜明”特征的负能量同事,如果你现在的同事正是此情此景,请及早远离,珍爱自己。
01
每个公司都有不甚完美的地方,但总有那么一些人,逢人就抱怨,公司这不好老板那不好领导今天怎么了,其实如果你问他,这么不好你怎么不重新找份工作啊。他肯定回答说,等我什么事弄完了我肯定离职,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部门的人都换了一茬,领导也换了几个,但他始终还在。
王军(化名)是我毕业第一份工作的同事,他负责招聘,我负责培训。说实话,公司确实不大,当地一家连锁烘焙店,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负责招聘的他来来往往迎接来了多少新员工,同时又目送着多少老员工离开,似乎看清世态炎凉的他,经常在我们面前发发牢骚的吹嘘,公司工资这么低,再不涨工资我也要离职了……,大家惊讶的看着他,等待着他怒发冲冠的霸气回应,每次都是这样,也就没有后面的话语了,老同事们习以为常了,每次办公室有新员工入职了,那些对未来憧憬且迷茫的眼神都向他投向着敬佩的眼神,他一直乐此不彼。
若干年后,我还在这个城市,从未离开,但换了几家公司。没事的时候,基于好奇,想验证下我当初的判断,就打听下了原来公司的那位王军同事的现状,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还在原来公司上班。
那一刻我沉默了,到底是用忠诚还是用安于现状来更新我心目中的印象。
我们无法去揣测别人的用意,老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
02
在房产公司任培训主管的那段时间,前一个月的试用期需要在一线进行历练学习业务知识,每天斗志昂扬的与现场同事一起进行电话邀约和沙盘讲解,某天,从另外一个城市分公司调来一位销售员李庆(化名),第一印象是一位全身充满激情且非常好客的人,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但他的有一点我非常不能接受。
房产销售,大部分人都比较清楚,是一个常年靠与客户打交到的课程,知识的更新频率非常高,客户的需求也日新月异,一味的坚持己见不学习,很难长时间对客户有准确的判断,总部研发的一门关于沙盘讲解的培训,各分公司逐步在推动,当然我上班的这个楼盘也在积极的安排此次培训,那次培训完后,其他所有同事都表示受益匪浅,触动颇大,只有李庆用烦躁的口吻说,这个培训一点用也没有。我以为只是偶尔一次,也见怪不该,每个人对某场培训的看法不一样很正常。但我在那楼盘的待的一个月有三次集中学习的机会,每次结束后李庆都会重复他的那句“这个培训一点用也没有”经典名言,日常交流中,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比如微博(不是现在,那一年才刚刚兴起),他表示从来不用浪费时间,即使谈论房产界的一些标志性的新闻,也表示没有任何兴趣。
回到总部上班后,我偶尔从销售部同事那关注着李庆的销售业绩,很平稳,马马虎虎。在我入职半年后的某天,我再次打听他时,同事说他已经被劝退了。
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特观点,这都是好事,如果说不接受新知识,闭门造车,那被淘汰的终究是你,现如今变化如此之快,唯有学习才能解决不必要的恐慌,让前进的路上的自己更加轻盈。
03
有些人喜欢侃侃而谈,看法意见一大推,咋一看就是一位专家,但连本职的基本工作都做不好。王敏(化名)是我现在公司的一位女同事,日常工作主要是行政板块,每次部门会议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轮流汇报自己的工作,谈论之余,她总是对其他同事的工作议论得头头是道,但轮到她陈述工作结果的时候,支支吾吾,连最基础的行政工作都没有做好。
平常同事间交流的也是如此状态,总是对其他人的工作指指点点,发表着看似“专业”意见,不知道的人一看以为她就是经理。
好为人师不为过,因为可以激励你超前学习,但“指导”别人的同时请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完美。对事情有很多想法,说明思想很活跃,但前提是要先应用到自己的身上。
这就是我遇到过的三类让我记忆犹新的职场负能量同事,只有一个建议,尽量远离他们,如果无法远离,请洁身自好,避免不必要的玷污。
职场是一个大熔炉,同时也是一个大染缸。愿你熔炼出优良的判断力,辨别染缸里的五颜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