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具有纯粹人性的人,不会一味等待别人的恩赐,依赖于他人给自己的杯子里倒水,而是拥有‘自己给予自身’、‘自己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力量,自己成为自己的‘荒漠和甘泉’。”——李政涛教授的这一番言论让我清晰解读了“去存在”的含义。因此,教育不是替代学生选择、替代学生思考,而是赋予学生选择和思考的能力。千万不要因为我们无教育常识而造成人间的悲剧:培养出无头脑、无能力、无智慧、更无独立人格的人!我们所谓的教育很多时候是一种“慈悲的伤害。”使孩子们在“教育”中丧失了主动性,失去了更多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反思:“人只有具备对活着本身进行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那我们究竟是否给孩子了活着的权利与能力?还是剥夺了他思想的自由,在替代学生活着!
生而为人,与动物相比,我们生命存在的最大特征,是能够跳出自我,把自我的生活本身作为对象加以审视和审查,他会为自己的活着树立一个“标杆”,所有的行动都是朝着这个“标杆”的直跑,并不时依照“标杆”,对自己“活着”的状态和品质进行评判,这种评判的意识才是你“活着”的证明。
因此,让我们真正“活着”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真正的“活着”——具备对活着本身进行反思的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