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五千言的《道德经》中,多处写到水和婴孩,譬
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第七十八章)”和“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第二十章)”;“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第二十八章)”;“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四十九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五十五章)”等。
老子讲大道,为什么喜欢用水和婴孩作比喻呢?
佛经上说,水具有八种功德: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善报。日本将军黑田孝高也写过水有五德:一是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二是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三是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四是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的,是水;五是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由此可见,老子写水,其实是对“德”的推崇、倡导和修行。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厚德才能载物,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做到上善若水、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和光同尘、宠辱无惊、致虚守静、善行无迹、知白守黑、为道日损、皈依大道,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老子写婴孩,就是希望人能回归到那种自然纯净、天真无为的婴孩之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人的长大老去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要被习惯性思维所左右;不要被功利物欲所损害;不要被尘世俗流所污染,始终保持心的柔软和最真最纯的性情,正如《淮南王书》中杨朱说的那样:“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林清玄说:“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所以,没有私心杂念;没有胡思乱想;没有牵绊负荷;没有焦虑浮躁,不被遮蔽、损伤、物化、硬化的柔软之心,才能做到明心见性,破迷成悟,从而悟道,得道。
孔子说得好:“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