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恰逢过番的长辈回国相聚👨👩👧👦见到餐桌上的一盘薄壳,激动万分,二话不说舀上一勺,啜完一勺又一勺👍连连称赞「我在其他地方都吃不到这么新鲜的薄壳,家乡的味道实在好好味!」
「薄壳炒金不换」人尽皆知,一旦入夏,便有鲜薄壳吃了👀农历六月中旬到中秋前后是薄壳最为肥美的时节。这是潮汕人夏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也是潮菜入门的必品菜式。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薄壳又叫海瓜子,一种小型贻贝🐚壳薄色青有花纹,生长在盐度较高的浅海滩涂中🌊喜欢群聚生活,几十个薄壳伸出足丝连到一起,并附着于岩石或泥沙中,所以新鲜采摘的薄壳中间都会有串泥土,如同婴儿的脐带源源不断地给薄壳供应养营养,称为「薄壳凳」。
但你知道什么是薄壳米吗?
薄壳米不是米,是薄壳肉。
薄壳体小肉也小,要一颗颗吮吸⛄️心急吃不了鲜薄壳,机智的渔民们便想到了一个方法✨让薄壳脱壳,薄壳肉一粒一粒的如米一般,能让食客大饱口福🌝
但无论是采摘薄壳还是加工制作成薄壳米,都很不简单。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讨海人在凌晨三、四点就要裸身潜入海水中🏊憋气倒爬,拿着弯刀将薄壳割入网袋,再由船上的人拉上水面,倒入绑在船舷的大竹箩中洗去泥土,于是采摘薄壳在潮汕地区也称为「洗薄壳」🌞
加工薄壳首先要脱凳,用竹制曲尺形的专用工具——薄壳绞🎋缠上一条线后插入薄壳凳中,在水里不停绕圈搅拌🌪这样薄壳就会一颗颗的脱落下来,省时又省力。
手打牛肉丸你听说过
手打「薄壳米」没听说过吧?
「打薄壳米」是一种将薄壳脱壳留肉的流传百年的加工方式💁这其中十几道工序都凝结了老祖宗的智慧。
在生产技术愈发进步的今天,汕头澄海盐鸿镇至今仍沿用传统加工方式将薄壳脱壳成米。
水煮沸后,把清洗干净的薄壳倒入锅里,并用特制的大竹耙进行搅拌。
师傅会用「内力」来控制拍打的力度👋避免用力过猛把薄壳打烂,影响口感。
司炉师傅说,火候的掌握是重中之重🔥传统打薄壳米需采用阴阳火。拿山草当燃料,这样便于将火力集中在一侧,使锅里一侧的水更加沸腾,俗称「阳火」;另一侧火力较弱,称为「阴火」,水面相对静默。锅中的水温就会保持一边高一边低。
在竹耙的拍打下,脱壳出来的肉会随着滚开的水移到水温低的一边👉这样不仅便于捞米,而且薄壳肉不会因过熟而缩水👏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师傅右手抓起笊篱将熟透了的薄壳米一把捞起。
新鲜出锅的薄壳米是不是看着就很爽呢🤗薄壳米有分白色跟橙色,白色的是雄性,橙色是雌性。
捞起来的薄壳肉装进篓里即为成品👆每100斤鲜薄壳只能加工产出18斤左右的薄壳米。
/ 传统不忘,创新不断 /
在外地,薄壳米大都作为家禽的饲料,但潮人却将薄壳米视若珍宝,因为薄壳全身都是宝~薄壳肉能吃⭐️薄壳凳能做肥料💫薄壳的壳磨成粉可以掺入动物饲料补钙✨
薄壳米制成的菜肴甚至比薄壳还多🌝最鲜的吃法是原味薄壳米,将刚捞起未加盐水的薄壳米拌入熟猪朥(猪油脂)和白砂糖。
在潮州著名的肉丸基础上加入薄壳米制成薄壳米丸等等🍢这些鲜甜特别的菜式吸引着无数海内外的食客前来品鉴。
古人寄乡情于明月、于鸿雁,而远在异乡的潮汕人却寄情于一颗颗小小的薄壳🐚每一粒小小的薄壳都是大海的馈赠,也是渔民们的辛苦劳作换来的💦
对潮汕人来说,没有薄壳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即使吃遍世界各地的山珍海味,也忘不了这一粒再普通不过的薄壳。
文中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其余图片均由兜里工作室拍摄,如需联转。
你或许对一下内容感兴趣:
专注潮汕传统文化&美食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
用更年轻的手法呈现出来
商业摄影 | 创意视频| 企业宣传
平面设计| 品牌策划| 个人专访
-Doully潮州-
欢迎添加个人微信交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