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处在写作输出的痛苦期,希望你看看我这篇思考
今天是坚持输出的第61天,前一个半月体验感还不错,每天都有东西可分享,但这两天很痛苦,非常痛苦。
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可以分享什么了,最开始都不知道为什么没东西分享,以为是输入少了,看书看的更勤了。
几天后,发现我不仅不能畅快的输出,还更迷茫了。
------
回顾前两个月的输出,内容有对每日发生的事情的感悟,有学习经济学的思考,有对一件事物的看法等等。类别零散没什么大关系,但内容挺零散,是因为没框架可以支撑它。
我输出的内容零散,有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分主题、分领域的学习,甚至没带着单一领域里的系统框架学,没做筛选,有东西就去看,能学就去学。
所以有时候事情安排过多,注意力也被分散到各个地方,很累,还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大致表现为:
1、不同类型和领域内的公众号关注了一个又一个。感觉这个能学到东西,那个对我也很有用,微信浮窗里放了很多来不及看的各个公众号的文章。
这种输入当时看觉得学到东西了,懂了,但时间一长,内容就全忘光光了。因为自己脑海里并没有一个知识结构,看完没有把内容塞进它可以待的地方,只是短暂有个记忆。
2、不是刚需的星球进的越来越多。朋友圈好友或者公众号作者都有推荐星球,经常抱着 “进去看看,说不定能认识些朋友,学点东西” 的心态,没多了解球主和星球领域就进了。
这个问题经朋友指出,我思考了下,觉得一方面是自己有点着急的原因,看到所有人都有技能,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我自己啥也没做出来,干着急。其实不用太着急,做好该做的就好了。
另一方面是没有梳理自己目前在做的事和最好做什么事,内心不够清楚、不够确定自己该做的事,才会被外部环境带走,才有了以上盲目的看文章、进星球,像只无头苍蝇。
------
我写不出东西,心里越想要高质量的长文输出,就越拿不出来。这跟自己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不够顺畅清晰、不够健全完整有关系。自己内里不够顺畅,不够厚实,当然拿不出理想状态的内容。
朋友们指出问题后,我重新整理了下自己的思想、知识结构,发现它就像一间茅草屋,不够坚固,屋顶还会漏雨,容易塌,经常修补之后就又塌了。
那能怎么做呢?这问题我在涛哥星球发出来过,问题写的很烂、很乱,但明白老师看到后说了一个对当下的我很有用的思考。
我这个啥也没有的阶段,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先从历史当中找智慧。
我想写出高质量、对别人有帮助的输出,那就先去找长期写作且内容对我有帮助的作者,看他们的文章,一是填充自己,二是学习他们的逻辑和框架。
学习也要分类学
拿看书举例,假如现在需要学心理学,可以从心理学当中的一个分支 “社会心理学” 先看起,等自己了解的差不多,能把内容输出,或者教给别人,就差不多可以开始下一个分支的学习了。分类型去找书看,可能会更有条理,知识掌握度更高,学多了,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就宽了。
做其他事情也先如此行,感觉自己有点被被打通了。
虽然不知道接下来还要闯什么关,但这第一关我好像掌握了线索,往前走就是啦。
如果你此刻也挺痛苦,不知道写什么、学什么,理不清自己的思绪,那看了这篇输出,特别是明白老师的思考,希望能给你一点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