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作品花了2天时间不眠不休地看完.
所以不算精读,只是粗略地读了一遍.回过头来再看书评,似乎有些人评价不高.
用书里的话说吧.灵魂的作品需要尊重.
这本书带着非常浓厚地地域色彩.秦腔也是陕北极具特色的戏剧.故事以主角入口,细数主角命运沉浮,以及大历史时代下与之相关的人.每个人都性格饱满,极具特色.
作者的语言非常平实,但平实的语言中无不渗透了作者对于人性深刻的感悟.
例如对于主角易秦娥被发配去烧火的只言片语的评论:被设计,被捉弄,被安排的人,永远都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当你知道自己命运已被设计,被捉弄,被安排时,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深有感触有没有? 你有没有被人安排被设计过? 有一些是你当场只能无可奈何接受,而有一些可能是你永远都不会知晓的暗仓交易.,
还记不记得闹得沸沸扬扬的高考顶替陈春秀事件? 被偷换的人生,永远都无法找回.
人生的遗憾岂是一个愤怒能平息?
还有对于人生苦痛的态度:这是一种无法复原,无法替代,无法安慰,无法呼叫转移的伤痛有.这处伤痛,只能是她一个人默默忍着,受着.知道的人越多,越只能传成奇谈,丑闻,笑柄,.最后甚至传成比街头小报上的传奇故事,更荒唐,怪诞的喜剧,闹剧来.这种事,可能会迅速扩散成别人的下酒菜,兴奋剂,发酵粉?
这让你想起了谁?
对,祥林嫂
成年人的苦痛并不相通.你痛着,悲着.心里被挖了一块肉,血淋淋地撕碎给别人看.别人的反应会怎么样?评论伤口,横切面的肉是怎么鼓起来了,而这个伤把你的心已经挖了鸡蛋大的一个口了,,嘿,好厉害,不过这个还比不过几年前的事情.听说那个事件,经历者直接跳了河.
他们聚集着,唏嘘着.感叹着.若是你说得次数多了,他们便会不耐烦了.这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故事,故事拿来听了,反复嚼多了也不新奇,自己还要赶着回家做晚饭呢.
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很多都带有人生最深刻地感悟,就象一颗老树,根系永远紧紧扎住朴实的大地,人类/人性永远是文学作品恒久不变值得讨论的主题.而这些作者在作品中时时闪露的光辉,更如同一位穿越了历史长河参悟了沧桑世变的老者,来到你面前和你娓娓而谈.
那些你体会了和即将体会的人生箴言.
易秦娥能成为主角,不得不说,是因为她扎实的人生态度,时刻准备好了,机会来了自然会垂青. 还有一点其实是生命中遇到的各位导师.个人最喜欢的是秦八娃.在忆秦娥的成长道路上,他不仅为她量身定制剧本,让她成为独一无二的主角.更是当之无愧于精神领袖.他看穿世事变化无常,把握住根本,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就是天翻了,地覆了,一茬一茬的人被卷得不见了,可你还在,你还是你!”
是不是我们一直在提醒的那句: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坚持自己的,你才会一直是从前那个少年.
.在忆秦娥遭遇人生重大打击:事业上出现演出事故,丈夫出轨,孩子痴傻,她进入尼姑庵时,又是秦八娃那段劝她重返舞台的言辞,让人泪流满面!
他感同身受着忆秦娥的痛,然而又提醒她考虑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在饱经磨难的人生经历后,我们是否要考虑着将所理解的爱.理解的痛,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有温度,有人性,有责任.从而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爱与帮助,这才可能是更有意义的工作.”
胡三元流泪了.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泪崩了.这是秦八娃的呐喊,更是作者写作的宗旨,那么多的文学创作者,用他们的心血熬成汁,一点一点地浇灌出80万余字的小说.也就是要发出点”敲击时代地心的声音”
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 .愿有缘人得见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