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明媚,很适合出门踏青。但是,捧一杯茶,看一本书,晒会太阳,也别有一番滋味。
昨晚读书会交流了《人格心理学》的第十一、十二章,趁热打铁,今天把书捧起来,再读一读。《人格心理学》介绍了人格的六个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随着读书会活动的推进,我们已经共读到了人本主义流派。而本书的十一、十二章正是介绍的人本主义流派的相关内容。
人本主义观点的核心包括四个要素:强调个人成长、强调“此时此地”、对个体的现象学的关注、强调个人成长。在这四个要素中,我对“此时此地”感触很深。前面用“大五”理论分析自己的时候,我就说过,我这个人责任感强,求新性弱,做事情按部就班,提早想好该干什么怎么干。虽然做事情很有条理,但是却没有享受这个过程。今天看到人本主义强调的观点,我才明白,我没有活在当下,没有享受生活的此时此刻。在以往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花费很多时间思考已经发生的事情,花费更多的时间计划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其实花在这些事情上的时间就是浪费了,只有生活在当下,你才能充分享受生活。现在我也不计较接下来我要做什么,我只想写下我的读书感受,只活在这个当下,享受从书本中汲取的营养。
关于罗杰斯和马斯洛,在随感中我已经写过了。所以这次我想写一写关于“最佳体验”。很多人认为不工作的时候更快乐,但是米哈伊认为最佳体验更多的是发生在工作中而不是在业余时间。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这样认为,但是昨晚在提到最佳体验时,我想到的是《最后一头战象》的课堂,还想到了上学期末六年级抽考。细想一下,我感觉到的最佳体验似乎都和工作有关。我们学校是课改样板校,课堂教学中我们以“读、疑、议、悟”的模式展开。当初教《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时,我很怕学生无法自己有所疑有所议有所悟,无法体会战象嘎索的忠诚、善良。但是在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所有该理解的点,学生们都自己找出,小组讨论,分析得头头是道。那堂课,我第一次忘记了时间,第一次觉得课堂那么充实,第一次觉得学生们说的真好。当时的那种快乐与激动无法形容,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提到最佳体验时,脑海中又回忆起当时的那一幕一幕。孩子们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老师都是十分开心的。像上学期期末六年级的抽考,看着孩子们的成绩,看着孩子们拿到试卷那种高兴激动的样子,这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当然,很多时候繁琐的工作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但就是因为在这种繁琐、压力中,收获进步、收获成功,这份快乐才会更强烈。其实很多时候我也不喜欢工作,不想上班。但在休息时,我更多的体会到的是轻松,而不是那种难以抑制激动和快乐。当然这也可能跟我没结婚没有孩子有关,我的关注点还不用聚焦到孩子身上。群里面有很多的妈妈,相信她们在私下的生活中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时会获得更多最佳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