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补充儒家对快乐的论述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其次,选取《孟子》三段,讲述论辩艺术。
1.《梁惠王章句下》第6章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注释】妻子:妻子和儿女。之:往、到、去。比:及、至、等到。反:返回。馁:饿。如之何:固定句式,怎么办呢。士师:古代掌管禁令、刑狱的官名。
【阅读】
(1)孟子的三次发问,你觉得在话题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
(2)齐宣王前两个问题回答得都很快速而明确,为什么第三个问题却无言以对?
(3)最后一句话字面意思是什么,作为一个成语,如何理解?
(4)通过本篇对话,你如何评价齐宣王这个人物?
2.《离娄章句上》第24章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
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
曰:“昔者。”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馆未定。”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曰:“克有罪。”
【注释】乐正子:孟子的著名弟子。从于:跟随。子敖:即王驩(音欢),子敖是这个人的字。齐国盖邑大夫,孟子最不喜欢的一个官员。昔者:指昨天。舍馆:指住处或客舍。克:乐正子自称。克是他的名字。
【阅读】
(1)通过孟子与乐正子的对话,你如何理解孟子对乐正子的态度?
(2)为什么孟子对弟子的表现不满意?
3.《公孙丑章句下》第3章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注释】陈臻:孟子的弟子。于:在。馈:赠送。兼金:好金。古代金银铜统称为金。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赆(音尽):临别路费或礼物。未有处:没有什么理由。货:名词活用为动词,收买,贿赂。
【阅读】
(1)陈臻的问话有什么特点?(2)孟子持什么观点?他是如何解释接受宋国和薛国的馈赠,而拒绝齐国的馈赠的?(3)哪句话最能体现孟子的大丈夫精神?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实际上课顺序是321,第一段略,时间不太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