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写作和摄影很像,需要去仔细观察生活,用心去体会环境,再加以自己的感受感悟,真诚地去表达。当然写作这门手艺并不好学,和摄影一样需要大量的练习,时间的积累,还学要会阅读,像摄影一样会欣赏。有人说,写作这件事,有很多的隐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写作如舞蹈,写作如蹦极,写作如摆渡,写作如旅行,写作如做爱。
在很年少的时候就喜欢写作。从小学作文研习班,到中学文学社,从参加学校作文比赛的第一名,到参加省里作文比赛,到每次考试作为范本。读书时代,应试写作好像并不太难,所有套路也都大同小异,包括上大学时候,即便是英文的写作课,外文考试的写作,都有模板可套用。于是真正的写作毫无长进。
但现在仍然喜欢写作,离开评价后的写作,更加随意,一直保持写作习惯,总觉得写作是思考的另一种形式。虽然年龄渐长但仍然稚气未脱,保持童心也好,见山仍是山也好,怎么定义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写作,不再为讨好老师,和为了拿奖,也不再去为了拿一个高分。我不认为文字的真诚就能躲得过稚嫩的弊端,但至少真诚是通往一切的道路吧。随着个人经历和视野的开阔,思想和文字必然会往更好的地方发展,就像摄影一样,随着经验的丰富而变得饱满有张力有内容有细节,有血有肉的内在,才能释放有色有香的吸引力吧。有时候或许因为老是要写一些文案工作的影响,尚未摆脱出一副文案般文字的形式,但是我时刻铭记着,努力不晚,植树不晚。
常在每日跑步时候思考,也常在每日洗澡时候,思考。跑步的时候身体在运动,脑子也随着步伐快速旋转,思绪飞奔,脑海的各种想法如脱缰野马,飞驰起来。洗澡的时候,赤身裸体,去除了一切外在的包装,标签,形象,面对赤裸裸的独我,我在想,这幅皮囊里面是不是还该有些撑的起皮囊的东西,否则,它迟早要干瘪掉的。如果内心没有内容,就无法表达,无论是文字还是摄影都变得空泛。
我的皮囊是吃不得苦,这点我早就看穿。于是,花更大的精力去修行自己,不过,这修行,不是剃度出家。我的修行,不过是在此生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在自我对话中反省成长,我发现认识外物世界不稀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学习,唯独认识自己这件事,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修行,也唯独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和别人相处,在相处中认识他人,然后又在他人眼里认识自己。此为反复。
练习讲故事,练习书写,练习聆听,集拢回忆,行路万里,异国他乡地奔去,去感受,去漫步,去旅行,去学习,去体会周遭的一切,去结交志同道合的友人,去为千奇百怪的生活而好奇,也为满目疮痍的生活而痛苦,读得了没在深夜嚎哭过的人不足以聊人生的鸡汤文,也听得了看穿世界险恶,却依然爱它的勇者励志言语。文字的热烈,凄冷,一切的一切,让我更晓冷暖。摄影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摄影可以接触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去到很多地方,写作可以抵达内心的很多地方。
喜欢四季分明,虽然怕冷也怕热,于是,活在,更知寒也晓炎。
所有前行的动力全然来源于前辈们的一字一句,来源于我导师的言传身教的感染,来源于他们不畏一切地追寻和永不放弃。阅读他们的作品,是保持自己灵魂不干瘪的途径之一。
早几年,去北京看一些画家和摄影师的展览,发现,其实真正能坚持住自己的艺术家不多。无论是摄影师,还是画家,抑或是作家。在上海创意园里,那么多艺术家,那么多作品,看上去标价昂贵,好似身价不菲的艺人。却在他们贩卖自己作品时候的样子,变的接地气太多。很多时候大约他们也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吧。倘若一开始就商业化了作品,恐怕,未来也很难再走回原来的路吧。
看到一副好看的作品时候,会欣喜激动,但是,在画家推销员似地介绍时, 忽然发现,作品的灵气一瞬间被吸走了。说不出的空洞感,再也难打动我了。
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个艺术家,但从小都想成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
无论是摄影,还是写作,要保持下去都很难,直到有一天,将它们成为了习惯,难以割舍,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那就是人们口中的热爱吧。
愿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热爱。
一千次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