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了《文心》前几章,里面的故事简朴而引人入胜,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个小故事:题目与内容。
通过文中王仰之先生的作文课,作者告诉我们题目与内容的含义及其关系,”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确实如此。在古代,作文、写诗的都是饱读诗书、胸有笔墨的人,寄情山水,作诗以送;凭吊亲友,作文悼念;家仇国恨,以文写意,对经历过的事、体会过的情感的抒发记录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诗作。而到了现在,从近代开始,我们的语言越来越简单明了,虽然增强了大众的使用感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文章简单化,只要是一段长长的话,几段长长的话,堆砌起来变成了文章。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讲,体会最深的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的作文了,小学初中暂且不说,从高中开始,为了应对高考,所有的作文都是所谓议论文,写了三年,我知道大致结构是各种正反面例子再加结尾的讨论升华。不幸的是,作文题目是一段材料,而答案中的关键思想却往往只有一个,作为脑洞大开的我,每次考试最担心的就是作文有没有偏题。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知道全国几千万考生有没有几千万的阅卷老师。
看了序言,了解本书是为中学生专门编制而成,虽然受众不止是中学生,但里面的语言及小故事令各个阶段的读者都能十分轻松的阅读。想起自己的中学阶段,印象最深的《背影》、《骆驼祥子》、《济南的冬天》等一些,想想当时虽然认识字,也跟着老师分析,却始终没办法切身沉入,现在想来,一则是没有经验阅历,一则确实也没有用心,把它当作任务。就像前些段日子突然想起高中时的一篇文言文《伤仲永》,以前都是逐字逐句的翻译背诵,道理也能弄懂,而现在看来,则是另外一种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