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群里质问:有没有教孩子如何审题构思、安排结构的作文课,而不是一上来就教如何细节性描写和一些看起来很高深的技巧。
一句话同时戳到了三个群体的痛点。
家长苦于花拳绣腿久已:今日学蒙太奇手法,明日用抑扬交错,后天干脆模仿荷塘月色,可孩子遇到学校作文时的窘迫与挣扎并没有因此减轻一点点。本打算借题发挥好好斥责一顿,也好给花出去的学费一个交代,可是换来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一句:教的东西没用,我不会。
孩子同样冤枉:各科作业哪一个也不敢耽误,今天有练笔,明天有朗诵,后天还要参加跳绳、击剑锻炼体能。时间长了,恨不得百毒不侵才好。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谁还没有个想学习想优秀的心,只是实在应付不来。
老师们何曾是冲着误人子弟去的:题目太大兜不住,过于基础没人听,名头不响发朋友圈都勇气都没有。而家长的真实需求,隐藏在哪一座冰山之下又有谁知道呢?
所有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其实暴露出了一个跟尴尬的事实: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最近得语文者得天下这种言辞“甚嚣尘上”,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不论是教材还是分数上都有所体现,然而真实的反应却是,家长选择英语、数学的可能性在60%以上,而语文,仅仅是20%。
而中文作为我们85%以上的信息来源,它的逻辑、结构、运用、含义等等本该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功,而现在我们明显对它界定不清。
花拳绣腿的盛行,是一次双向选择。如今当我们冷静下来,也应该回过头来思考所谓的语文学科基础是什么。
绝不是按照体型划分就可以应付了事的。
出于语言和文字的准确与妥帖这个大前提,我们不妨简单的进行拆分:语句基础、理解基础、写作基础。
我们还需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任何语言学科的最小元素确实是字母和单词(对应汉语中的拼音和汉字),但是学习语言学科的核心元素确实句子。
如果这个顺序颠倒,我们就会发现现实中很多孩子积累了非常多的好词、成语、古文名句,但是实际写作文的时候可能用不上一两个。更有的孩子一篇作文恨不得堆上20个成语才好,可是往往不拿高分。就在于,我们生生的割裂了语言学习的完整性,还没有整体认知就开始人为拆解。
那么语句基础我们如何去衡量和培养呢?
字词量、字词准确度、字词运用熟练度、语句准确度、语句运用熟练度、语句组织逻辑。按照这个逻辑去检索我们的学习,我们的考试,大概会找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结论,这里姑且按下不表。
我们都说中文是母语,语文是基础学科,可是往往却忽视了它本身是一门语言学科的这个事实。
阅读基础是不是仅仅指阅读文章或者书籍呢?显然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没有这么狭隘。
其实孩子的不会审题、作答马虎、不爱检查等等学习问题,都是阅读的状态不对导致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并没有那个专项课专门练习审题,有的孩子长大了这个问题就改观了。
只有见多了大江大浪,我们才能对小波澜淡定自若。
信息复述、重点抓取、细节抓取、情感感知、逻辑条理。我们用这五个指标去细化阅读基础,你会发现这是不全面的。
基础和全面,本就是冲突的,再高一层次的概念叫:能力。
写作的大逻辑,其实无外乎:取材、构思、组织、润色。这是按照写作过程划分的,与技巧无关。
所以经过拆解,写作就变得基本可控:取材敏感度、取材熟练度、构思能力、语句组织力、段落组织力、润色能力。
如果这些落地,那么我们何必强行扯着嗓子喊“语文最重要”,也何必通过各种信息差来制造焦虑。
其实经过如此拆解,我们发现,课内课外绝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大家都是殊途同归。
应试教育的太祖长拳日渐力不从心,素质教育的峨眉剑法能否力拔泰山,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所谓语文教育啊,真的是该三思而后行。
文 | 李渲竹